第10章 雙重藝術世界與“摩天祭壇”——魯迅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作之比較(3 / 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同思潮、流派、傾向的作家都不同地感受到了他的影響。無疑,20世初的魯迅在全方位吸取域外優秀文化時,也從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創造的崇高的象征主義的藝術境界中得到了啟迪。但魯迅最早翻譯的是象征主義者迦爾詢、安特萊夫的作品。對於波德萊夫,也早就引起魯迅的注意。因此,魯迅接受象征主義的精華,是全方位學習域外文化的結果。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他的豐富的社會閱曆和人生經驗,他的陰冷、冰涼中裹著烈火的氣質,他的嫻熟的藝術技巧,他的氣度宏放的拿來主義和開創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的勇氣和魄力,使他必然要尋找一種既能容納和概括而又能傳達出意蘊中心的表現手法,他吸收了傳統和西方象征主義的長處,棄其神秘主義思想和頹廢傾向,以我為主,將其精華消融到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形成了嚴峻的象征主義的藝術境界,使小說的概括力和凝聚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達到了內麵世界和外麵表現之差的消融。

魯迅所創造的嚴峻的象征主義的藝術境界並不主要通過象征性的物象去完成,而是由他描繪的那個帶著曆史的遺憾和時代痛苦的世界,以及生活在這個世界裏的一係列象征性的生動形象——沉默的國民魂靈的群體形象而獲得實現。

魯迅小說(主要是前期小說)描繪了200多個人物(包括那些眾多的沒有姓名的),這些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的象征寓意:趙太爺、假洋鬼子、郭老娃、七大人等代表著統治階級;丁舉人、趙七爺、康大叔、駝背五少爺等代表著幫閑階級;單四嫂子、華老栓、閏土等代表著善良而怯懦的勞動人民,阿Q既是落後農民的代表,又是整個國民劣根性的化身;狂人代表著反封建的勇敢鬥士;呂緯甫、魏連殳、涓生、子君則代表著五四時期追求個性解放的知識分子。如此等等,構成了沉默的國民魂靈的群體形象,從而體現了魯迅小說的整體象征意義。

無疑,魯迅描繪的人物形象,尤其悲劇人物,是令人難忘的。但魯迅並沒有停留在這一步,而是緊緊仰仗象征的巨大容涵性和巧妙的暗示性,使作品描繪的現實世界和塑造的係列形象所表現的思想和感情不斷產生飛躍和升華,從而獲得一個比他所描繪的表層世界更富有意義和想象的審美世界。

這就是魯迅小說象征的軸心力量和暗示作用,它使得魯迅小說變成雙重的藝術世界:一個是沉默的國民的魂靈生活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痛苦和悲涼的世界,一個流動著曆史的缺憾和民族遺風的世界;一個是由這些國民魂靈的係列形象象征的世界,這是一個曆史意識和當代精神互相映襯而觀照未來的世界,是一個讓世人和後人激動不安,在沉默中思考、在思考中覺醒、在覺醒中奮起、在奮起中超越的世界,是一個旋轉著的多姿多彩的具有無限審美空間的世界。這兩者的疊合、交織、融合,使小說產生了難以抗拒的魅力。

(四)

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以畢生的精力對人的靈魂進行追根究底的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他們對社會、對世界,尤其是對人的高度的哲學概括和藝術概括,使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現實主義,因而他們的作品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同時他們又各自以獨特的風格和個性在文學史上享有盛譽。作為中國現代第一作家的魯迅在他的小說中創造了雙重藝術世界,從而在文學史上豎起一塊巍峨的豐碑,並作為文學的一種範例,永遠值得人們學習和借鑒;作為俄羅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巍然的三座文學高峰(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之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深不可測的天才,他的偉大的良心和敏感,對人類苦難的近乎折磨人的表現是無與倫比的,他建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的“摩天祭壇”,不僅在過去,在現在被人們廣泛地探討,而且在未來,也將使人們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