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與你分享這朵蓮花(1 / 1)

寶貝這詞聽起來很曖昧,但對於女人卻很受用,不過一般來說,多是男人在私下裏稱呼自己心愛的女人。女人一旦在男人的眼裏可愛起來,也就成了寶貝。

網絡上的寶貝大致是才氣橫溢又眉目嬌好的女子,因在眾多網民,特別是男網民的眼中可愛起來,就成了大眾寶貝,比如安妮,比如衛慧,比如菊開,比如珊瑚,等等。

安妮在眾多寶貝中一枝獨秀,並非她在網絡上碼的文字多,而是無論我們隨便走進哪家書店,在顯赫的位置都會擺著她的書。

我常逛書店,並不買安妮的書,主要是因為我也常常在網絡論壇上撥拉文字,可從心底裏來說,自己也是看不起像蒼蠅一般爬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文字。盡管書店裏擺著紙做成的安妮的書,但像安妮寶貝這樣的名字是屬於網絡的,所以,對於網絡作家安妮的東西我便不認真地去讀。

安妮在2月份出版了她的新作《蓮花》,我開始不知道,有一天一個並不熟悉的朋友給我短信,推薦我讀安妮的《蓮花》。我回答了“好的”,卻沒有真正放到心上。後來朋友煙發給我這樣一條手機短信:“我在讀安妮的《蓮花》,感覺很好。”她說感覺好應該是不錯的,因為我信任她的品位。

於是回複:“在網上讀還是書?”

“書。”

她是喜歡網讀的,但我常常對她說,如果真要享受文字,還是讀書好,安靜地躺在床上,把燈光調得適宜,然後泡杯茶,這樣才能真正讀出書的味道來。我很高興她讀的不是安妮的網文而是安妮的紙文。

“怎麼個感覺好?”我這樣問她。

“少了網絡文字的痕跡。”她這樣回答我。

於是就去書店裏找到了它,灰白的封麵,幹玫瑰花瓣色的兩個字——蓮花。簡潔得像一本經文。樸素的裝幀,卻看得出是用心設計的,是我喜歡的風格。

走出書店的時候,又接到了一位遠方朋友的電話:知道安妮最近出的一本《蓮花》嗎?你應該去讀讀,我覺得你一定喜歡。這位朋友曾經從很遠的地方專程來看我,記得她當時說過:“我從你的眼中能夠看到蓮花。”也許她覺得安妮這本書更像是給我寫的。後來她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我想,讀任何一本好書,不同的個體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很少與人分享。可是今天,我卻迫不及待地給友人電話,告訴他我的感受,希望他去讀《蓮花》。我想,我對那些文字的感受,隻能與他分享,又或者說,隻有他會有與我共同的感受。這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很奇怪的感覺,在眾多的朋友中,我覺得隻有他能與我分享這樣的文字。分享,與性別無關,與愛情無關。”美好的東西,能夠與人分享,與心靈相通的人分享,該是一種快樂吧。

《蓮花》的確是一本不錯的作品,傳承了安妮一貫的風格,清冷孤傲,灰色的華麗,這樣的句子“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年之後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觸及。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後再次辨認……那種近,有著溫暖真實的質感。可以剛剛見到,就與之擁抱……即使彼此的路途交彙之後也是各有終點”,讀來讓人怦然心動。

安妮的《蓮花》盛開在一個叫墨脫的邊疆藏區。“墨脫,它是地圖上的一個標識。在地理雜誌裏看到關於它的報道,是很多年之前。一幅照片,赤腳的背夫背著貨物走在森林之中。泥濘沼澤。樹枝藤蔓潮濕交織。那段文字裏寫到,此地曾被稱作蓮花隱藏的聖地。如果不經曆艱辛的路途,如何能夠抵達美好的地方。神秘的象征。它所發生的意義,是一種指引。”

安妮的蓮花是這樣的:“有人說眾生如同池塘中的蓮花:有的蓮花在超脫中盛開,其他蓮花則被水深深淹沒沉淪於黑暗淤泥。有些蓮花已接近於開放,它們需要更多的光明。在這本小說裏,寫到不同種類生命的形態。就如同寫到不同種類的死亡,苦痛,和溫暖。他們的所向和所求,以及獲得的道路。如果任何路途必須獲得終局,那麼它應該被認作是一種順乎其道的安排。”

蓮花是個很好的東西,其實我想到的蓮花自然和水中的荷是沒有多少關聯的,它應該是精神的,應該是宗教的,安妮的蓮花也大致如此。而於我,記憶中是擺不脫的禪意,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凡心更濃,事非經過難為空。安妮說:“蓮花代表一種誕生,清除塵垢,在黑暗中趨向光。”這感覺就像哪吒托了蓮花重生一般。

欣喜的是安妮也重生了,一改過去先網後紙的寫作路徑,已經將自己努力地拉回了主流媒體——通過出版社出版,然後任由網上怎樣地遊弋,已不能影響它的品位了。安妮的轉變值得肯定,也許這也是“代表一種誕生,清除塵垢,在黑暗中趨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