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鄉書記陳和傑打開工作備忘錄,上麵寫著:王書記27日來慰問軍烈屬、老紅軍、老幹部和受災群眾。望著窗外這突然變化的惡劣天氣,陳書記心裏在猶豫,王書記今天還能來嗎?他邊想邊接通了王書記辦公室的電話。“王書記,今天天氣不好,你原定的計劃是否取消?”“定好的事情就不要隨意更改了,受災的群眾正等待我們呢。我馬上出發。”王瑛頂風冒雪來到鄉政府。鄉裏的幹部犯難了,寒風刺骨,冰雪封路,再往鄉下走就更加困難了,加之很多受災戶家在半山腰裏,而且高度分散,王瑛的身體吃得消嗎?“王書記,能不能變通一下,我們把受災的群眾請到鄉政府來,來個集體慰問怎麼樣?”鄉幹部提出建議。“這怎麼能行,我是來慰問受災群眾的,必須挨家挨戶地走,把黨的溫暖送到災區群眾的心坎上。”當災區群眾看到王書記踏著厚厚的積雪來到家裏,把慰問金、慰問品送到手裏時,感動得淚水長流。
王瑛在南江工作的11年裏,一共看望和慰問了186戶困難勞模和職工家庭,為31名省級以上勞模落實榮譽津貼費3萬元,為12戶住房困難勞模解決一次性補助4.5萬元,為14名貧困勞模解決了生活補貼,為兩名退休勞模解決了養老金拖欠問題。
抗震救災期間,她親自批示、處理有關抗震救災信訪舉報36件,解決具體問題14起。就在她去世的前幾天,還抱病傳達貫徹市裏召開的關於災後重建的專題會議。
愛,超越親情
王瑛匆匆地走了,如果要說還留下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虧欠親人的太多了,已經無法償還了。
王瑛的親人並不多,她家姐弟兩個,弟弟叫王勇,在老家阿壩州一個基層林業站工作,弟媳高學勤在家待業。
父親是一位退休老工人,去世前拉著王瑛的手交代說:“瑛兒,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弟弟。你比他有出息,以後要好好照顧他。”父親的臨終交代王瑛一直銘記在心。
王勇常年在高原工作,身體越來越差。姐姐當了縣委領導後,王勇寫信來向姐姐求助,希望姐姐能把他調到巴中或南江來,給弟媳安排一份工作,一來改變一下工作環境,二來離得近了,也可以互相有個照應。
弟弟有這種想法很正常,親姐弟之間,理所當然要幫這個忙,況且弟弟的確有困難。可弟弟並不知道她的難處,作為領導幹部,特別是紀檢監察幹部,決不能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親友謀私利。她苦口婆心地勸弟弟能夠諒解。見姐姐不肯幫忙,弟弟火了,大過年的帶著全家上門來,拉開了不解決問題不撤兵的架勢。姐姐不能發火,不走就不走,現在也不愁吃不愁穿的,住就住著吧。
不久,因身體原因弟弟在原單位辦了內退,又一次給姐姐施加壓力,對王瑛說,我的事就不用你管了,能把你弟媳的工作解決了,也算是還有點姐弟情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