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媽媽還是一個老師,她一定能像你期望的那樣做一個春風化雨,嗬護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好老師,但是她在這個位子上,要考慮的問題就不能那麼局限了,也不可能對學校的事情親力親為。沒有哪個決策是能夠十全十美的,都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莊立軍對未未道。
“我看了你的方案,有很多不錯的建議,但也有一些矯枉過正,取消績效考評製度,加大美術、音樂、體育課的比重,將這三科的分數也納入總分成績,不允許老師占用副科時間,不允許老師拖堂,增設課外補習班,嚐試建立學生匿名給老師評分製度,根據學生的評分來衡量老師的績效獎金……這些想法有些超前啊。且不這些是否切實可行,單單你的評分製度吧,如果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那他有可能會拿一個低分,反而是那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學生的錯誤行為聽之任之的老師,可能會拿高分,你覺得公平嗎?你這樣做的後果,很有可能會讓老師們不敢負責任,不願意負責任,最後受損失的是誰?還不是你們這些學生?”
“嚴格並不代表負責任,一個好老師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以為學生好為名,逼迫學生照著他的意思做,扼殺學生的性就是好老師嗎?我倒覺得現有的績效製度會扼殺掉的,反而就是像媽媽當年一樣那些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給學生一生帶來正麵影響力的老師,因為他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靈性,在分數上肯定拚不過那些拚命填鴨灌輸的老師啊。”未未對父母的態度雖然好,但是立場卻寸步不讓,振振有詞。
“你這是理想狀態,現實不一定會有那麼理想,你沒聽過一句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沒有硬性的指標,所謂的評分考核製度就會淪為一紙空文,甚至會讓很多人鑽政策的漏洞。”
“有漏洞那就想辦法繼續完善啊,總不能因為有漏洞就不做吧,這是因噎廢食,因失大。”未未認真起來,無論是莊立軍還是劉好好都不過他。
“未未,你的對,媽媽走入了唯成績論的誤區,如果學校隻看分數成績,以成績的提高代替教學水平的提升,這從根本上來就是錯誤,這個績效製度的確需要再完善。”劉好好點點頭,歎了口氣,“謝謝你,你的觀點給我的啟發很大。”
雖然未未做的方案還有很多真幼稚的地方,但是他卻給劉好好提了個醒,方案裏也的確有很多值得借鑒參考的地方,她不是那種死不認錯的人。
“兒子長大了。”莊立軍也沒有因為未未剛才咄咄逼人的反駁而生氣,他拍了拍未未的肩膀,臉上帶著欣慰,最讓他感到欣慰的不是未未的乖巧聽話,也不是他優異的成績,而是他這份獨立思考的能力,平等而自由的心,“你該感謝你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