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涵養百代(1)(2 / 2)

(三)心理描寫,最見功力。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更能顯示出作者手段的高超,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同時賦予了他們較大容量的思想情感,用這種手法來深刻地發掘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和個性心理,從而使他們達到了思想和性格兩方麵的豐滿和高度的統一。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黛玉走在梨香院牆角上,偶然聽到“原來是姹紫嫣紅開遍”的曲詞,心下思忖“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此處有一脂批點出:“情小姐故以情小姐詞曲警之,恰極,當極!”第二十六回末,黛玉在怡紅院大門外吃了閉門羹,心裏委屈,忽又念及自己寄人籬下、無依無靠的悲慘身世,還可能拿自己和寶釵做一下對比……如此這般想著,“遂立在牆角邊花蔭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

脂硯齋也動情地批道:“可憐殺,可憐殺,餘亦淚下!”如此傳神之筆,如此哀戚之境,讀書人又焉能不哭呢?第二十七回,寶釵見寶玉進了瀟湘館,因思索到“他兄妹多有不避嫌之處”,“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聊聊數筆的心理活動描寫,就把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形象勾勒的如此傳神!第七十七回,寶玉心裏想“怎麼這些人,隻一嫁了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味,就這樣混賬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此處脂批道,“染了男人氣味實有此情理。”

不難看出,曹雪芹這種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在中國古典小說的人物畫廊裏,是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的,是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大發展。

二、高超的敘事手法

《紅樓夢》在敘事方法上的成就是它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傳統並有大的革新,它高度發揮了“真假有無”相輔相成的藝術手段,運用巧妙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使得藝術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高度統一,而且敘述地“有間架、有曲折”、“空穀傳聲,一擊兩鳴”,正如脂硯齋所說:“打破了曆來小說之窠臼”。又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自從有了《紅樓夢》,傳統的寫法都被打破了!”

(一)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胡適先生堅持《紅樓夢》是曹雪芹自傳,魯迅先生也說它,“正因寫實,轉成新鮮”,可見《紅樓夢》“大約的確”是寫實。

第四回,薛蟠出場時,說他“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甲戌本旁批:“此句加於老兄,卻是實寫。”第八回,“賈母給了秦鍾一個荷包並一個金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