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和平日假期後的第一天。七點十五分,當這一天第一列亞美洲際列車剛剛從北京出發的時候,伴隨著一聲清脆的“叮”,費倫巴赫宇宙實驗室的大門向著兩側緩緩展開。顧不上按慣例吐槽那扇大的不像話的大門,更顧不上拉開能源總閘,硬生生從大門拉開的縫隙裏擠進去的何青徑直走向了量子計算機的終端房間。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興奮過——這是他第一次利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宇宙的整個生命過程。
合金大門以相同的姿態向兩邊劃開來。依然是幽蘭的光輝——不同的是,這一次有一個小小的文件包在屏幕的角落裏閃著黃色的光斑。從側邊的數據量計數來看,這個文件包還在不斷的變化。這是一個發展的宇宙,而且還是一個
以幾十億倍的速度在發展的宇宙。很難想象,一個完全虛擬的宇宙,竟然也可以有如此大的數據量,也可以有如此多的偶然事件。何青放慢了演化速度,帶上了實景頭盔。
這真是一個完美的宇宙。一千倍左右的演化速度恰好適應了人類的觀察視角。優雅地旋轉著的新生銀河係的懸臂,飛快圍繞著恒星運行的行星們組成的恒星係,不斷有恒星閃爍著誕生的星雲區,無一不令人感動莫名。這樣美妙的景色,卻是計算機給予的模擬。
一顆巨大的恒星引起了何青的注意。但當他試圖靠近這一顆恒星的時候,卻不經意間帶動了一顆行星朝著恒星的中心衝了過去。盡管這並沒有給恒星造成任何傷害,但還是嚇了何青一跳——在大學裏,所有的導師都說過,沒有計算機可以模擬一個隨時變動的過程。換句話來講,沒有人可以對任意一個模擬出的宇宙造成任何層麵上的影響。他馬上退出了實景界麵,可眼前的一切並沒有顯示發生了任何問題。那幽蘭的光輝依然柔和的籠罩著身邊的一切,那一粒小小的黃色光標仍然在閃爍,自檢也依然在不停歇地進行著,並沒有什麼不同。
何青鬆了一口氣,緊接著打開了係統聯絡日誌,因為如果是功能的更新,一定會有通知的。果然,已讀的第一條赫然標著更新通知,內容是七月十八日將有一次係統功能的重要更新要求保持開機,落款是聯合國計算協會,時間是七月十日。看到這裏,何青才想起那一天的確有手下報告過十八號的更新,隻不過自己忘記了而已。這下子,何青的一顆心終於完全的放了下來。但他旋即又產生了一股不真實感:這下子,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上帝了嗎?
沒等細想,他的鬧鍾響了起來:該打卡上班了。何青隻好不情不願地打完卡,挪進自己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可公開的情報》————————
宇宙模擬:是一種在量子計算機使用者中非常流行的一種研究性的“遊戲”,原本是通過模擬整個宇宙來針對某一個局部進行研究的過程。由於宇宙中的景色本身很美,故又被作為一種遊戲而開發。但是由於世界性的限製,所模擬的世界本身不應該能夠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