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麼產生的?沒有人知道。從《創世紀》到《時間簡史》,一切充滿了疑惑或是篤定的理論,終究不過是假說而已。而宇宙的廣闊和神秘,也使得這個問題愈發地引人遐想。
2660年,第一具神經網絡級量子超級計算機“盤古”誕生,這是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觸摸到宇宙的根本。在通過對普朗克常量的精確測算後,人類終於第一次模擬出了宇宙的真實麵貌——一個在三維上閉合的四維曲麵。那一天,借助實景頭盔,全世界的人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家園的形狀。
然而,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仍未解開。“盤古”竭盡全力,甚至占用了其他幾台量子超級計算機的計算力,卻依然沒能成功模擬宇宙的生成過程。三年的計算,“盤古”卻隻得到了一個近乎兒戲的結果:一團“雲霧”之中,宇宙突然出現,而這與所有假說的預期都不相符。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宇宙是從概率雲之中誕生的,但概率雲在超級計算機的模擬之下長什麼樣,這件事情誰都說不清楚。
假說依然是假說,而世界人民都翹首期盼的那問題的解答依然遙遙無期。一大批“宇宙研究所”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並時不時地爆出一些類似於“驚人消息!王爾德宇宙研究所發現宇宙凝結核”之類的所謂“驚天發現”,而不用想都知道這些東西純粹隻是為了博人眼球而做的假消息而已。
但是,一千萬個騙子中間,偶爾也會出現一個老實人的。“費倫巴赫宇宙實驗室”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實人。實驗室的主人費倫巴赫先生是一個真正的宇宙愛好者,盡管他隻有一小點基礎的宇宙學和物理學常識。但是,單從他為了這間實驗室單獨耗費巨資購買了一家中級量子計算機就可以看出他對宇宙的熱愛了。
但很顯然,一台量子計算機是無法負擔這樣一件目標遠大的實驗室的研究目標的。於是,何青,一位亞洲區的宇宙學博士,被聘請到亞美利加區來擔任“研究主任”這樣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職位。何青本人也很滿意這樣一份工作,不僅是因為高薪,還因為他終於能與一台真正的量子計算機一同工作了——亞太科技大學劃分給宇宙學係那可憐的科研經費連買量子計算機的一個零件都夠嗆。
在實驗室名義上的主人的放縱之下,何青便名正言順的成為了這件小小實驗室(並不小)的真正主宰者。在每一天針對基礎數據的運算結束之後,何青都會“以權謀私”,來計算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從第一顆紅巨星的消亡模擬,到地球的生成過程,在量子計算機計算量允許的範圍內,宇宙內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模擬。這樣的遊戲也是很多宇宙學研究者喜歡進行的“研究”,畢竟這樣類似於“掌控演化”的感覺真的很有意思。
但日複一日的工作依然十分枯燥,特別是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
七月十六日,“和平節”假期前一天,何青如往常一樣和下屬道別,打卡下班,然後走進量子計算機的終端房間。可變聚合物的牆壁上閃爍著幽蘭的光,左側虛擬屏幕上浮動的一串串數據,依然是針對基礎數據的推廣結果。和過去的每一天一樣,對於宇宙產生過程得模擬沒有一點進展。他歎了口氣,將早已寫下的數據一一輸入量子計算機的終端,並下了開始運算的命令。終端人性化地發出了一陣嗡嗡聲,隨後歸於靜默。模擬結果要等他自己來終端查看,而下一次他來到這裏就是三天假期之後了。他轉身離開,合金門在他身後重重關上,房間陷入了黑暗之中。
但是,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可公開的情報》————————
神經網絡量子超級計算機“盤古”: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盤古”開天辟地,創造了世界。而在聯合國政府眼中,這一台超級計算機代表了一個計算力的飛躍,其意義等同於盤古,所以將這一台劃時代的超級計算機稱為“盤古”。
和平日:即七月十七日,聯合國的國慶。2124年,國際局勢緊張,世界籠罩在戰爭陰雲之中,聯合國名存實亡,核大戰一觸即發。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七月十七日,中國、美國。法國突然宣布組成聯合執政政府,聯合國(新)成立。這一事件事實上成為了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但是由於擁核大國的克製,並沒有爆發核大戰。戰爭結束後,眾多國家通過協議的方式加入了新的聯合國執政政府。最終聯合國統一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