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烏龍嶺神助宋公明(1)(3 / 3)

烏龍嶺上寨中,石寶等聽得大驚,急使指揮白欽引軍探時,見宋江旗號遍天遍地,擺滿山林。急退回嶺上寨中,報與石寶等官。石寶便道:“既然朝廷不發救兵,我等隻堅守關隘,不要去救。”鄧元覺便道:“元帥差矣!如今若不調兵救應睦州,也自猶可;倘或內苑有失,我等亦不能保。你不去時,我自去救應睦州。”石寶苦勸不住。鄧元覺點了五千人馬,綽了禪杖,帶領夏侯成下嶺去了。

且說宋江引兵到了東管,且不去打睦州,先來取烏龍嶺關隘,卻好正撞著鄧元覺。軍馬漸近,兩軍相迎,鄧元覺當先出馬挑戰。花榮看見,便向宋江耳邊低低道:“此人則除……如此如此可獲。”宋江點頭道:“是。”就囑咐了秦明,兩將都會意了。秦明首先出馬,便和鄧元覺交戰。鬥到五六合,秦明回馬便走,眾軍各自東西四散。鄧元覺看見秦明輸了,倒撇了秦明,徑奔來捉宋江。原來花榮已準備了,護持著宋江。隻待鄧元覺來得較近,花榮滿滿地攀著弓,覷得親切,照麵門上颼地一箭。弓開滿月,箭發流星,正中鄧元覺麵門,墜下馬去,被眾軍殺死。一齊卷殺攏來,南兵大敗。夏侯成抵敵不住,便奔睦州去了。宋兵直殺到烏龍嶺邊,嶺上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上去。宋兵卻殺轉來,先打睦州。

且說祖丞相見首將夏侯成逃來,報說:“宋兵已度過東管,殺了鄧國師,即日來打睦州。”祖士遠聽了,便差人同夏侯成去清溪大內,請婁丞相入朝啟奏:“見今宋兵已從小路透過到東管,前來攻打睦州甚急。

乞我王早發軍兵救應,遲延必至失陷。”方臘聽了大驚,急宣殿前太尉鄭彪,點與一萬五千禦林軍馬,星夜去救睦州。鄭彪奏道:“臣領聖旨。乞請天師同行策應,可敵宋江。”方臘準奏,便宣靈應天師包道乙。當時宣詔天師,直至殿下麵君。包道乙打了稽首,方臘傳旨道:“今被宋江兵馬,看看侵犯寡人地麵,累次陷了城池兵將,即目宋兵俱到睦州。

可望天師闡揚道法,護國救民,以保江山社稷。”包天師奏道:“主上寬心,貧道不才,憑胸中之學識,仗陛下之洪福,一掃宋江兵馬,死無葬身之地!”方臘大喜,賜坐,設宴管待。包道乙飲筵罷,辭帝出朝。包天師便和鄭彪、夏侯成商議起軍。

原來這包道乙祖是金華山中人,幼年出家,學左道之法。向後跟了方臘,謀叛造反,以邪作正,但遇交鋒,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寶劍,號為玄元混元劍,能飛百步取人。協助方臘,行不仁之事,因此尊為靈應天師。那鄭彪原是婺州蘭溪縣都頭出身,自幼使得槍棒慣熟。遭際方臘,做到殿帥太尉。酷愛道法,禮拜包道乙為師,學得他許多法術在身,但遇廝殺之處,必有雲氣相隨,因此人呼為鄭魔君。這夏侯成亦是婺州山中人,原是獵戶出身,慣使鋼叉,自來隨著祖丞相管領睦州。

當日,三個在殿帥府中商議起軍,門吏報道:“有司天太監浦文英來見天師。”問其來故,浦文英說道:“聞知天師與太尉、將軍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戰。文英夜觀乾象,南方將星皆是無光,宋江等將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師此行雖好,隻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為上,且解一國之厄。”包天師聽了大怒,掣出玄天混元劍,把這浦文英一劍揮為兩段,急動文書申奏方臘去訖。不在話下。有詩為證:

文英占玩極精詳,進諫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將雄劍斬身亡。

當下便遣鄭彪為先鋒,調前部軍馬,出城前進。包天師為中軍,夏侯成做合後,軍馬進發,來救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