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海上髡囚號寶光,解將左道恣猖狂。
從來邪法難歸正,到底浮基易滅亡。
吳用良謀真妙算,花榮神箭世無雙。
興亡多少英雄事,看到清溪實感傷。
話說宋江因要救取解珍、解寶的屍,到於烏龍嶺下,正中了石寶計策。四下裏伏兵齊起,前有石寶軍馬,後有鄧元覺截住回路。石寶厲聲高叫:“宋江!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關勝大怒,拍馬掄刀戰石寶。
兩將交鋒未定,後麵喊聲又起。腦背後卻是四個水軍總管,一齊登岸,會同王積、晁中從嶺上殺將下來。花榮急出當住後隊,便和王積交戰。
鬥無數合,花榮便走,王積、晁中乘勢趕來,被花榮手起,急放連珠二箭,射中二將,翻身落馬。眾軍呐聲喊,不敢向前,退後便走。四個水軍總管見一連射死王積、晁中,不敢向前,因此花榮抵敵得住。刺斜裏又撞出兩陣軍來,一隊是指揮白欽,一隊是指揮景德。這裏宋江陣中二將齊出,呂方便迎住白欽交戰,郭盛便與景德相持,四下裏分頭廝殺,敵對死戰。宋江正慌促間,隻聽得南軍後麵喊殺連天,眾軍奔走。原來卻是李逵引兩個牌手項充、李袞,一千步軍,從石寶馬軍後麵殺來。鄧元覺引軍卻待來救應時,背後撞過魯智深、武鬆,兩口戒刀橫剁直砍,渾鐵禪杖一衝一截,兩個引一千步軍,直殺入來。隨後又是秦明、李應、朱仝、燕順、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各帶馬軍步軍,舍死撞殺入來。四麵宋兵殺散石寶、鄧元覺軍馬,救得宋江等回桐廬縣去。
石寶也自收兵上嶺去了。宋江在寨中稱謝眾將:“若非我兄弟相救,宋江已與解珍、解寶同為泉下之鬼!”吳用道:“為是兄長此去,不合愚意,惟恐有失,便遣眾將相接。”宋江稱謝不已。
且說烏龍嶺上,石寶、鄧元覺兩個元帥在寨中商議道:“即目宋江兵馬退在桐廬縣駐紮,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過嶺後,睦州咫尺危矣。
不若國師親往清溪大內,麵見天子,奏請添調軍馬守護這條嶺隘,可保長久。”鄧元覺道:“元帥之言極當,小僧便往。”鄧元覺隨即上馬,先來到睦州見了右丞相祖士遠,說:“宋江兵強人猛,勢不可當。軍馬席卷而來,誠恐有失。小僧特來奏請添兵遣將,保守關隘。”祖士遠聽了,便同鄧元覺上馬離了睦州,一同到清溪縣幫源洞中。先見了左丞相婁敏中,說過了奏請添調軍馬。
次日早朝,方臘升殿,左右二丞相一同鄧元覺朝見。拜舞已畢,鄧元覺向前起居萬歲,便奏道:“臣僧元覺,領著聖旨,把太子同守杭州。不想宋江軍馬,兵強將勇,席卷而來,勢難迎敵。致被袁評事引誘入城,以致失陷杭州。太子貪戰,出奔而亡。今來元覺與元帥石寶退守烏龍嶺關隘,近日連斬宋江四將,聲勢頗振。即目宋江已進兵到桐廬駐紮,誠恐早晚賊人私越小路,透過關來,嶺隘難保。請陛下早選良將,添調精銳軍馬,同保烏龍嶺關隘,以圖退賊,克複城池。臣僧元覺特來啟請。”方臘道:“各處軍兵已都調盡。近日又為歙州昱嶺上關隘甚緊,又分去了數萬軍兵。止有禦林軍馬,寡人要護禦大內,如何四散調得開去?”鄧元覺又奏道:“陛下不發救兵,臣僧無奈。若是宋兵度嶺之後,睦州焉能保守?”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奏日:“這烏龍嶺關隘,亦是要緊去處。臣知禦林軍兵總有三萬,可分一萬跟國師去保守關隘。乞我王聖鑒。”方臘不聽婁敏中之言,堅執不肯調撥禦林軍馬去救烏龍嶺。有詩為證:
偽朝事體潰如癰,要請廷兵去折衝。
自古江山歸聖主,髡囚猶自妄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