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五台山宋江參禪雙林渡燕青射雁(1)(1 / 3)

詩曰:

韓文參大顛,東坡訪玉泉。

僧來白馬寺,經到赤烏年。

葉葉風中樹,重重火裏蓮。

無塵心鏡淨,隻此是金仙。

原來五台山這個智真長老,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隻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本人宿根,還有道心,今日起這個念頭,要來參禪投禮本師。宋公明亦然是素有善心,時刻點悟,因此要同魯智深來參智真長老。當時眾弟兄亦要同往,宋江難以阻擋,就與軍師眾皆計議,隻除公孫勝道教外,可委副先鋒掌管軍馬;四哨無人,可差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一同盧俊義管領大隊軍馬,陸續前進。

宋江與眾將,隻帶一千人馬,同魯智深來到五台山下,就將人馬屯紮下營,先使人上山報知。宋江等眾弟兄,都脫去戎裝冠帶,各穿隨身錦繡戰袍,步行上山。轉到山門外,隻聽寺內撞鍾擊鼓,眾僧出來迎接,向前與宋江、魯智深等施了禮。數內有認得魯智深的多,又見齊齊整整百餘個頭領跟著宋江,盡皆驚羨不已。堂頭首座來稟宋江道:“長老坐禪入定之際,不能相接,將軍切勿見罪。恕責則個!”遂請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內少坐。供茶罷,侍者出來請道:“長老禪定方回,已在方丈專候,啟請將軍進來。”宋江等一行百餘人,直到方丈來參智真長老。那長老慌忙降階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禮罷。宋江看那和尚時,六旬之上,眉發盡白,骨格清奇,儼然有天台方廣天台方廣:天台,天台山,佛教名山之一。方廣,佛教小乘中附佛法的外道,稱為“犢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的外道,稱為“方廣道人”。出山之相。眾人入進方丈之中,宋江便請智真長老上座,焚香禮拜,一行眾將,都已拜罷。魯智深向前插香禮拜。智真長老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默無言。宋江向前道:“久聞長老清德,爭耐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今因奉詔破遼到此,得以拜見堂頭大和尚,平生萬幸。

智深和尚與宋江做兄弟時,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今引宋江等眾弟兄來參大師。”智真長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閑論世事循環。久聞將軍替天行道,忠義於心,深知眾將義氣為重。吾弟子智深跟著將軍,豈有差錯?”宋江稱謝不已。

有詩為證:

謀財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惡行多。

忽地尋思念頭起,五台山上禮彌陀。

魯智深將出一包金銀采段來供獻本師。智真長老道:“吾弟子此物何處得來?無義錢財,決不敢受!”智深稟道:“弟子累經功賞積聚之物,弟子無用,特地將來獻納本師,以充公用。”長老道:“眾亦難消。

與汝置經一藏,消滅罪惡,早登善果。”魯智深拜謝已了。宋江亦取金銀采段上獻智真長老,長老堅執不受。宋江稟說:“我師不納,可令庫司辦齋,供獻本寺僧眾。”當日就五台山寺中宿歇一宵,長老設素齋相待,不在話下。

且說次日庫司辦齋完備,五台寺中法堂上鳴鍾擊鼓,智真長老會集眾僧,於法堂上講法參禪。須臾,合寺眾僧都披袈裟坐具,到於法堂中坐下。宋江、魯智深並眾頭領立於兩邊。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智真長老到法座上,先拈信香祝讚道:“此一炷香,伏願今上天子萬歲萬萬歲,皇後齊肩,太子千秋,金枝茂盛,玉葉光輝文武官僚同增祿位,天下太平,萬民樂業!”再拈信香一炷,“願今齋主身心安樂,壽算延長。日轉千階,名垂萬載!”再拈信香一炷,“願今國安民泰,歲稔年和,五穀豐登,三教興隆,四方寧靜,諸事禎祥,萬事如意!”祝讚已罷,就法座而坐。兩下眾僧打罷問訊,複皆侍立。宋江向前拈香禮拜畢,合掌近前,參禪道:“某有一語,敢問吾師。”智真長老道:“有何法語要問老僧?”宋江向前道:“請問吾師:浮世光陰有限,苦海無邊;人身至微,生死最大。特來請問於禪師。”智真長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歎石火光中,翻了幾個筋鬥。咦!閻浮世界諸眾生,泥沙堆裏頻哮吼。

長老說偈已畢,宋江禮拜侍立,眾將都向前拈香禮拜,設誓道:“隻願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焚香已罷,眾僧皆退,就請去雲堂內請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