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授玄女法(2)(1 / 3)

宋江又與吳用等商議:“今日又折了李逵,輸了這一陣,似此怎生奈何?”吳用道:“前日我這裏活捉的他那個小將軍,是兀顏統軍的孩兒,正好與他打換。”宋江道:“這番換了,後來倘若折將,何以解救?”

吳用道:“兄長何故執迷?且顧眼下。”

說猶未了,小校來報:“有遼將遣使到來打話。”宋江喚入中軍。那番官來與宋江廝見,說道:“俺奉元帥將令,今日拿得你的一個頭目,到俺總兵麵前,不肯殺害,好生與他酒肉管待在那裏。統軍要送來與你換他孩兒小將軍還他,如是將軍肯時,便送那個頭目來還。”宋江道:“既是恁地,俺明日取小將軍來到陣前,兩相交換。”番官領了宋江言語,上馬去了。有詩為證:

宋江前日擒王子,番將今朝捉李逵。

此是乾坤消息理,不須惆悵苦生悲。

宋江再與吳用商議道:“我等無計破他陣勢,不若取將小將軍來,就這裏解和這陣,兩邊各自罷戰。”吳用道:“且將軍馬暫歇,別生良策,再來破敵,未為晚矣。”到曉,差人星夜去取兀顏小將軍來,也差個人直往兀顏統軍處說知就裏。

且說兀顏統軍正在帳中坐地,小軍來報:“宋先鋒使人來打話。”統軍傳令教喚入來。到帳前見了兀顏統軍,說道:“俺的宋先鋒拜意統軍麾下:今送小將軍回來,換俺這個頭目。即今天氣嚴寒,軍士勞苦,兩邊權且罷戰,待來春別作商議,俱免人馬凍傷。請統軍將令。”兀顏統軍聽了,大喝道:“無智辱子被汝生擒,縱使得活,有何麵目見咱?不用相換,便拿下替俺斬了!若要罷戰權歇,教你宋江束手來降,免汝一死;若不如此,吾引大兵一到,寸草不留!”大喝一聲:“退去!”使者飛馬回寨報複,將這話訴與宋江。

宋江慌速,隻怕救不得李逵,拔寨便起,帶了兀顏小將軍,直抵前軍。隔陣大叫:“可放過俺的頭目來,我還你小將軍。不罷戰不妨,自與你對陣廝殺。”隻見遼兵陣中,無移時把李逵一騎馬送出陣前來,這裏也牽一匹馬送兀顏小將軍出陣去。兩家如此一言為定,兩邊一齊同收同放。李將軍回寨,小將軍也騎馬過去了。當日兩邊都不廝殺。宋江退兵回寨,且與李逵賀喜。

宋江在帳中與諸將相議道:“遼兵勢大,無計可破,使我憂煎,度日如年,怎生奈何?”呼延灼道:“我等來日可分十隊軍馬,兩路去當壓陣軍兵,八路一齊撞擊,決此一戰。”宋江道:“全靠你等眾弟兄同心阬力,來日必行。”吳用道:“兩番撞擊不動,不如守等他來交戰。”宋江道:“等他來也不是良法,隻是眾弟兄當以力敵,豈有連敗之理?”

當日傳令,次早拔寨起軍,分作十隊飛搶前去。兩路先截住後背壓陣軍兵,八路軍馬更不打話,呐喊搖旗,撞入混天陣去。聽的裏麵雷聲高舉,四七二十八門一齊分開,變作一字長蛇之陣,便殺出來。宋江軍馬措手不及,急令回軍,大敗而走。旗槍不整,金鼓偏斜,速退回來。

到得本寨,於路損折軍馬數多。宋江傳令,教軍將緊守山口寨柵,深掘濠塹,牢栽鹿角,堅閉不出,且過冬寒。

卻說副樞密趙安撫累次申達文書赴京,奏請索取衣襖等件,因此朝廷特差禦前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正受鄭州團練使——姓王,雙名文斌,此人文武雙全,智勇足備——“將帶京師一萬餘人,起差民夫車輛,押運衣襖五十萬領,前赴宋先鋒軍前交割;就行催並軍將向前交戰,早奏凱歌,毋得違慢,取罪不便。”王文斌領了聖旨文書,將帶隨行軍器,拴束衣甲鞍馬,催攢人夫軍馬,起運車仗,出東京望陳橋驛進發。監押著一二百輛車子,上插黃旗,書“禦賜衣襖”,迤喂前進。經過去處,自有官司供給口糧。

在路非則一日,來到邊庭,參見了趙樞密,呈上中書省公文。趙安撫看了,大喜道:“將軍來得正好!目今宋先鋒被大遼兀顏統軍把兵馬擺成混天陣勢,連輸了數陣。頭目人等,中傷者多,現今發在此間將養,令安道全醫治。宋先鋒紮寨在永清縣地方,並不敢出戰,好生納悶。”王文斌稟道:“朝廷因此就差某來催並軍士向前,早要取勝。今日既然累敗,王某回京師見省院官,難以回奏聖上。文斌不才,自幼頗讀兵書,略曉些陣法。就到軍前,略施小策,願決一陣,與宋先鋒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