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盧俊義兵陷青石峪(2)(2 / 2)

之後,蔭襲金吾之爵。見在雄州屯紮,部下有一萬來軍馬。侵犯大宋邊界,正是此輩。聽得遼主折了城子,因此調兵前來助戰。賀統軍見了,使人去報兩路軍馬:“且休入城,教去山背後埋伏暫歇,待我軍馬出戰,一麵等宋江兵來,左右掩殺。”賀統軍傳報已了,遂引軍兵出幽州迎敵。

宋江諸將已近幽州。吳用便道:“若是他閉門不出,便無準備;若是他引兵出城迎敵,必有埋伏。我軍可先分兵兩路,作三路而進。一路直往幽州進發,迎敵來軍。兩路如羽翼相似,左右護持。若有埋伏軍起,便教這兩路軍去迎敵。”正是:水來土掩,兵至將迎。有詩為證:

堂堂金鼓震天台,知是援兵特地來。

莫向陣前幹打哄,血流漂杵更堪哀。

宋江便援調關勝帶宣讚、郝思文領兵在左,再調呼延灼帶單廷珪、魏定國領兵在右。各領一萬餘人,從山後小路慢慢而行。宋江等引大軍前來,徑往幽州進發。

卻說賀統軍引兵前來,正迎著宋江軍馬。兩軍相對,林衝出馬與賀統軍交戰。鬥不到五合,賀統軍回馬便走,宋江軍馬追趕。賀統軍分兵兩路,不入幽州,繞城而走。吳用在馬上便叫:“休趕!”說猶未了,左邊撞出太真駙馬來,已有關勝恰好迎住;右邊撞出李金吾來,又有呼延灼恰好迎住。正來三路軍馬遇住大戰,殺得屍橫遍野,流血成河。

賀統軍情知遼兵不勝,欲回幽州時,撞過二將,接住便殺,乃是花榮、秦明,死戰定賀統軍。欲退回西門城邊,又撞見雙槍將董平,又殺了一陣。轉過南門,撞見朱仝,接著又殺一陣。賀統軍不敢入城,撞條大路,望北而走。不提防前麵撞著鎮三山黃信,舞起大刀,直取賀統軍。賀統軍心慌,措手不及,被黃信一刀正砍在馬頭上。賀統軍棄馬而走,不想脅窩裏又撞出楊雄、石秀,兩個步軍頭領齊上,把賀統軍撚翻在肚皮下。宋萬挺槍又趕將來。眾人隻怕爭功壞了義氣,就把賀統軍亂槍戳死。那隊遼兵已自先散,各自逃生。太真駙馬見統軍隊裏倒了帥字旗,軍校漫散,情知不濟,便引了這彪紅旗軍從山背後走了。李金吾正戰之間,不見了這紅旗軍,料道不濟事,也引了這彪青旗軍望山後退去。

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宋軍人馬,奔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一鼓而收。來到幽州城內,紮駐三軍,便出榜安撫百姓。隨即差人急往檀州報捷,請趙樞密移兵薊州守把,就取這支水軍頭領並船隻,前來幽州聽調。卻教副先鋒盧俊義分守霸州。總得了四個大郡。

趙安撫見了來文大喜,一麵申奏朝廷,一麵行移薊、霸二州,說此大遼國漸漸危矣,便差水軍頭領收拾進發。堪歎北方大郡,一時收複歸宋。有詩為證:

胡雛鹵莽亦機謀,三路軍兵布列稠。

堪羨宋江能用武,等閑談笑取幽州。

且說大遼國主升登寶殿,會集文武番官、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太師褚堅、統軍大將等眾,當廷商議:“即日宋江侵奪邊界,占了俺四座大郡,如今又犯了幽州,早晚必來侵犯皇城,燕京難保!賀統軍弟兄三個已亡,幽州又失。汝等文武群臣,當國家多事之秋,如何處置?”

有大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奏道:“郎主勿憂。前者奴婢累次隻要自去領兵,往往被人阻擋,以致養成賊勢,成此大禍。伏乞親降聖旨,任臣選調軍馬,會合諸處軍兵,克日興師。務要擒獲宋江等頭領,恢複原奪城池。”

郎主準奏,遂賜出明珠虎牌、金印敕旨、黃鉞白旄、朱幡皂蓋,盡付與兀顏統軍,“不問金枝玉葉、皇親國戚,不揀是何軍馬,並聽愛卿調遣。速便起兵,前去征進。”

兀顏統軍領了聖旨兵符,便下教場,會集諸多番將,傳下將令,調遣諸處軍馬前來策應。卻才傳令已罷,有統軍長子兀顏延壽直至演武亭上,稟父親道:“父親一麵整點大軍,孩兒先帶數員猛將,會集太真駙馬、李金吾將軍二處軍馬,先到幽州,殺敗這蠻子們八分;待父親來時,甕中捉鱉,一鼓掃清宋兵!不知父親鈞意如何?”兀顏統軍道:“吾兒言見得是。與汝突騎五千、精兵二萬,就做先鋒,即便會同太真駙馬、李金吾,刻下便行。如有捷音,羽檄飛報。”小將軍欣然領了號令,整點三軍人馬,徑奔幽州來。

不是這個兀顏小將軍前來搦戰,有分教:幽州城下,變為九裏山前;灣水河邊,翻作三江渡口。正是:萬馬奔馳天地怕,千軍踴躍鬼神愁。

畢竟兀顏小將軍怎生搦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