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青、孫新夫妻四人,俱各歡喜;時遷、段景住兩個,都回舊路。六人已自都有部從人馬迎接回梁山泊去了。都到忠義堂上,說放火一事。宋江大喜,設宴特賞六人。自此之後,不時間使人探視。
造船將完,看看冬到。其年天氣甚暖,高太尉心中暗喜,以為天助。葉春造船已都完辦,高太尉催趲水軍,都要上船演習本事。大小海鰍等船,陸續下水。城中帥府,招募到四山五嶽水手人等,約有一萬餘人。先叫一半去各船上學踏車,著一半學放弩箭。不過二十餘日,戰船演習,已都完足了,葉春請太尉看船。有詩為證:
自古兵機在速攻,鋒摧師老豈成功。
高俅鹵莽無通變,經歲勞民造戰艟。
是日,高俅引領眾多節度使軍官頭目都來看船。把海鰍船三百餘隻分布水麵,選十數船隻遍插旌旗,篩鑼擊鼓,梆子響處,兩邊水車一齊踏動,端的是風飛電走。高太尉看了,心中大喜,“似此如飛船隻,此寇將何攔截?此戰必勝!”隨取金銀段匹賞賜葉春。其餘人匠,各給盤纏,疏放歸家。次日,高俅令有司宰烏牛白馬,果品豬羊,擺列金銀錢紙,致祭水神。排列已了,眾將請太尉行香。丘嶽瘡口已完,恨入心髓,隻要活捉張清報仇,當同周昂與眾節度使一齊都上馬,跟隨高太尉到船邊下馬,隨侍高俅致祭水神。焚香讚禮已畢,燒化楮帛。眾將稱賀已了,高俅叫取京師原帶來的歌兒舞女,都令上船作樂侍宴。一麵叫軍健車船演習,飛走水麵。船上笙簫曼品,歌舞悠揚,遊玩終夕不散。當夜就船中宿歇,次日,又設席麵飲酌。
一連三日筵宴,不肯開船。忽有人報道:“梁山泊賊人寫一首詩,貼在濟州城裏土地廟前。有人揭得在此。”寫道:
生擒楊戩與高俅,掃蕩中原四百州。
便有海鰍船萬隻,俱來泊內一齊休!
高太尉看了詩大怒,便要起軍征剿,“若不殺盡賊寇,誓不回軍!”聞參謀諫道:“太尉暫息雷霆之怒。想此狂寇懼怕,特寫惡言唬嚇,不為大事。消停數日之間,撥定了水陸軍馬,那時征進未遲。目今深冬,天氣和暖,此天子洪福,元帥虎威也。”高俅聽罷甚喜,遂入城中,商議撥軍遣將。旱路上便調周昂、王煥同領大軍,隨行策應。卻調項元鎮、張開,總領軍馬一萬,直至梁山泊山前那條大路上守住廝殺。
原來梁山泊自古四麵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野水。近來隻有山前這條大路,卻是宋公明方才新築的,舊不曾有。高太尉叫調馬軍先進,截住這條路口。其餘聞參謀、丘嶽、徐京、梅展、王文德、楊溫、李從吉、長史王瑾、造船人葉春、隨行牙將、大小軍校、隨從人等,都跟高太尉上船征進。聞參謀諫道:“主帥隻可監督馬軍陸路進發,不可自登水路,親臨險地。”高太尉道:“無傷!前番二次皆不得其人,以致失陷了人馬,折了許多船隻。今番造得若幹好船,我若不親臨監督,如何擒捉此寇?今次正要與賊人決一死戰。汝不必多言。”聞參謀再不敢開口,隻得跟隨高太尉上船。高俅撥三十隻大海鰍船與先鋒丘嶽、徐京、梅展管領,撥五十隻小海鰍船開路,令楊溫同長史王瑾、船匠葉春管領。頭船上立兩麵大紅繡旗,上書十四個金字道:“攪海翻江衝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中軍船上,卻是高太尉、聞參謀,引著歌兒舞女,自守中軍隊伍。向那三五十隻大海鰍船上,擺開碧油幢、帥字旗、黃鉞白旄、朱幡皂蓋、中軍器械,後麵船上,便令王文德、李從吉壓陣。此是十一月中時,馬軍得令先行,水軍先鋒丘嶽、徐京、梅展三個在頭船上,首先進發。飛雲卷霧,往梁山泊來。但見海鰍船:前排箭洞,上列弩樓。衝破如蛟蜃之形,走水似鯤鯨之勢。龍鱗密布,左右排二十四部絞車;雁翅齊分,前後列一十八般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