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劉唐放火燒戰船宋江兩敗高太尉(2)(2 / 2)

赤壁鏖兵事可徵,高俅計拙亦無憑。

雄兵返敗梁山泊,回首羞將大府登。

高俅正在納悶間,遠探報道:“天使到來。”高俅遂引軍馬並節度使出城迎接。見了天使,就說降詔招安一事。都與聞煥章參謀使相見了,同進城中帥府商議。高太尉先討抄白備照備照:仔細。觀看。待不招安來,又連折了兩陣,拘刷得許多船隻,又被盡行燒毀;待要招安來,恰又羞回京師。心下躊躇數日,主張不定。

不想濟州有一個老吏,姓王名瑾——那人平生克毒,人盡呼為剜心王,卻是太守張叔夜撥在帥府供給的吏。因見了詔書抄白,更打聽得高太尉心內遲疑不決,遂來帥府呈獻利便事件,稟說:“貴人不必沉吟,小吏看見詔上已有活路。這個寫草詔的翰林待詔,必與貴人好,先開下一個後門了。”高太尉見說大驚,便問道:“你怎見得先開下後門?”王瑾稟道:“詔書上最要緊是中間一行。道是:‘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這一句是囫圇話。如今開讀時,卻分作兩句讀。將‘除宋江’另做一句,‘盧俊義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另做一句。賺他漏到城裏,捉下為頭宋江一個,把來殺了;卻將他手下眾人,盡數拆散,分調開去。自古道:‘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但沒了宋江,其餘的做得甚用?此論不知太尉恩相貴意若何?”

高俅大喜,隨即升王瑾為帥府長史。便請聞參謀,說知此事,一同計議。聞煥章諫道:“堂堂天使,隻可以正理相待,不可行詭詐於人。

倘或宋江以下,有智謀之人識破,翻變起來,深為未便。”高太尉道:“非也!自古兵書有雲:‘兵行詭道。’豈可用得正大?”聞參謀道:“然雖‘兵行詭道”這一事是天子聖旨,乃以取信天下。自古王言如綸如綍,因此號為玉音,不可移改。今若如此,後有知者,難以此為準信。”

高太尉道:“且顧眼下,卻又理會。”遂不聽聞煥章之言,先遣一人往梁山泊報知,令宋江等全夥,前來濟州城下聽天子詔敕,赦免罪犯。未知真假何如?有詩為證:

遠捧泥書出大邦,諄諄天語欲招降。

高俅輕信奸人語,要構陰謀殺宋江。

卻說宋江又贏了高太尉這一陣。燒了的船,令小校搬運做柴;不曾燒的,拘收入水寨;但是活捉的軍將,盡數陸續放回濟州。當日宋江與大小頭領正在忠義堂上商議事務,小校報道:“濟州府差人上山來,報道:‘朝廷特遣天使頒降詔書,赦罪招安,加官賜爵。特來報喜。’”宋江聽罷,喜從天降,笑逐顏開,便叫請那報事人到堂上。問時,那人說道:“朝廷降詔,特來招安。高太尉差小人前來報請大小頭領,都要到濟州城下行禮,開讀詔書。並無異議,勿請疑惑。”宋江叫請軍師商議定了,且取銀兩段匹賞賜來人,先發付回濟州去了。宋江傳下號令,大小頭領盡教收拾,便去聽開讀詔書。盧俊義道:“兄長且未可性急,誠恐這是高太尉的見識。兄長且不可便去!”宋江道:“你們若如此疑心時,如何能夠歸正?眾人好歹去走一遭。”吳用笑道:“高俅那廝被我們殺得膽寒心碎,便有十分的計策也施展不得。放著眾弟兄一班好漢,不要疑心,隻顧跟隨宋公明哥哥下山。我這裏先差黑旋風李逵引著樊瑞、鮑旭、項充、李袞,將帶步軍一千,埋伏在濟州東路;再差一丈青扈三娘,引著顧大嫂、孫二娘、王矮虎、孫新、張青,將帶馬軍一千,埋伏在濟州西路。若聽得連珠炮響,殺奔北門來取齊。”吳用分調已定,眾頭領都下山,隻留水軍頭領看守寨柵。

隻因高太尉要用詐術,誘引這夥英雄下山,不聽聞參謀諫勸,誰想隻就濟州城下,翻為九裏山前;梁山泊邊,變作三江夏口。卻似狼臨犬隊,虎入羊群。正是:隻因一紙君王詔,惹起全班壯士心。

畢竟眾好漢怎地大鬧濟州,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