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梁山泊十麵埋伏宋公明兩贏童貫(1)(2 / 2)

黃旗擁出萬山中,爍爍金光射碧空。

馬似怒濤衝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風。

鼓聲震動森羅殿,炮力掀翻泰華宮。

劍隊暗藏插翅虎,槍林飛出美髯公。

兩騎黃鬃馬上兩員英雄頭領,上首美髯公朱仝,下首插翅虎雷橫,帶領五千人馬,直殺奔官軍。童貫令大將酆美、畢勝當先迎敵。兩個得令,便驟馬挺槍出陣,大罵:“無端草賊,不來投降,更待何時!”雷橫在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在眼前尚且不知!怎敢與吾決戰?”畢勝大怒,拍馬挺槍,直取雷橫。雷橫也使槍來迎。兩馬相交,軍器並舉,二將約戰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酆美見畢勝戰久不能取勝,拍馬舞刀徑來助戰。朱仝見了,大喝一聲,飛馬掄刀來戰酆美。四匹馬,兩對兒在陣前廝殺,童貫看了,喝采不迭。鬥到間深裏,隻見朱仝、雷橫賣個破綻,撥回馬頭,往本陣便走。酆美、畢勝兩將不舍,拍馬追將過去。

對陣軍發聲喊,山後便走。童貫叫盡力追趕過山腳去。隻聽得山頂上畫角齊鳴。眾將抬頭看時,前後兩個炮直飛起來。童貫知有伏兵,把軍馬約住,叫不要去趕。

隻見山頂上閃出那麵杏黃旗來,上麵繡著“替天行道”四字。童貫踅過山那邊看時,見山頭上一簇雜采繡旗開處,顯出那個鄆城縣蓋世英雄山東呼保義宋江來。背後便是軍師吳用、公孫勝、花榮、徐寧、金槍手、銀槍手眾多好漢。童貫見了大怒,便差人馬上山來拿宋江。大軍人馬分為兩路,卻待上山,隻聽得山頂上鼓樂喧天,眾好漢都笑。童貫越添心上怒,咬碎口中牙,喝道:“這賊怎敢戲吾?我當自擒這廝!”酆美諫道:“樞相,彼必有計,不可親臨險地。且請回軍,來日卻再打聽虛實,方可進兵。”童貫道:“胡說!事已到這裏,豈可退軍?叫星夜與賊交鋒,今已見賊,勢不容退!”語猶未絕,隻聽得後軍呐喊。探子報道:“正西山後衝出一彪軍來,把後軍殺開做兩處。”童貫大驚,帶了酆美、畢勝,急回來救應後軍時,東邊山後鼓聲響處,又早飛出一隊人馬來,一半是紅旗,一半是青旗,捧著兩員大將,引五千軍馬殺將來。那紅旗軍隨紅旗,青旗軍隨青旗,隊伍端的整齊,但見:

對對紅旗間翠袍,爭飛戰馬轉山腰。

日烘旗幟青龍見,風擺旌旗朱雀搖。

二隊精兵皆勇猛,兩員上將最英豪。

秦明手舞狼牙棍,關勝斜橫偃月刀。

那紅旗隊裏頭領是霹靂火秦明,青旗隊裏頭領是大刀關勝。二將在馬上殺來,大喝道:“童貫早納下首級!”童貫大怒,便差酆美來戰關勝,畢勝去鬥秦明。童貫見後軍發喊甚緊,又叫鳴金收軍,且休戀戰,延便且退。朱仝、雷橫引黃旗軍又殺將來,兩下裏夾攻,童貫軍兵大亂。

酆美、畢勝保護著童貫,逃命而走。正行之間,刺斜裏又飛出一彪人馬來,接住了廝殺。那隊軍馬,一半是白旗,一半是黑旗。黑白旗中,也捧著兩員虎將,引五千軍馬,攔住去路。這隊軍端的整齊,但見:

炮似轟雷山石裂,綠林深處顯戈矛。

素袍兵山銀河湧,玄甲軍來黑氣浮。

兩股鞭飛風雨響,一條槍到鬼神愁。

左邊大將呼延灼,右手英雄豹子頭。

那黑旗隊裏頭領是雙鞭呼延灼,白旗隊裏頭領是豹子頭林衝。二將在馬上大喝道:“奸臣童貫,待走那裏去?早來受死!”一衝直殺入軍中來。那睢州都監段鵬舉接住呼延灼交戰,洳州都監馬萬裏接著林衝廝殺。這馬萬裏與林衝鬥不到數合,氣力不加,卻待要走,被林衝大喝一聲,慌了手腳,著了一矛,戳在馬下。段鵬舉看見馬萬裏被林衝搠死,無心戀戰,隔過呼延灼雙鞭,霍地撥回馬便走,呼延灼奮勇趕將入來。

兩軍混戰,童貫隻叫奪路且回。隻聽得前軍喊聲大舉,山背後飛出一彪步軍,直殺入垓心裏來。當先一僧、一行,領著軍兵,大叫道:“休叫走了童貫!”那和尚不修經懺,專好殺人,單號花和尚,雙名魯智深;這行者景陽岡曾打虎,水滸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鬆。魯智深一條禪杖,武行者兩口戒刀,殺入陣來。怎見得?有《西江月》為證:魯智深一條禪杖,武行者兩口鋼刀。鋼刀飛出火光飄,禪杖來如鐵炮。禪杖打開腦袋,鋼刀截斷人腰。兩般兵器不相饒,百萬軍中顯耀。

童貫眾軍被魯智深、武鬆引領步軍一衝,早四分五落。官軍人馬前無去路,後沒退兵,隻得引酆美、畢勝撞透重圍,殺條血路,奔過山背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