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代跋 曆史時段上的悲歌(2 / 2)

讀完書稿有一年多的時間了,路愛玲、楊飛的形象依然鮮活地浮現在我的腦海。尤其是路愛玲,她軟弱,讓我同情;她質樸,讓我摯愛;她善良,讓我感到偉大;她與命運和環境不屈地抗爭,讓我時常想起陝北高原的雄渾與壯闊。那裏溝壑縱橫,山勢綿延,山坡上開放著許多無名花,一年一度,生生滅滅,亙古不變。那些花很小,小得讓人憐惜,其實你的憐惜是自作多情,它並不軟弱,它不需要你的同情,它就是那片土地上開放的花朵,它的開放並不是為了你的欣賞,而是為了生命的延續,為了完成生命的一個輝煌過程,你欣賞也罷,不欣賞也罷,它總是要開放的,而且開放得很燦爛、很愜意、很實在。路愛玲就是這種不愛張揚的無名花。

小說將要出版了,沙粒讓我寫點什麼。我一介教書匠,何名之有?本不該應允承諾,但其請之再三,我當然不該推辭。當今社會炒作成風,沙粒不請名人作序,而請我這庸碌之輩,大概無意炒作,正合我心。書出版了,進入社會,作者應冷靜地觀察,傾心聽取讀者的批評意見,以期不斷修煉、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它也許不會帶來豐厚的利益回報,反而可能會帶來這樣或那樣的麻煩,作者應勇於承擔。

文學作品是虛構的,你如果覺得它和真實的一樣,那說明作者的虛構能力很強,藝術駕馭能力很強。你隻能歎服作者的才能,而不要對號入座,非要說路愛玲是誰,楊飛是誰,他們誰都不是,就是他們自己,是從作者心中走出的一對戀人。

以上所述,嘮嘮叨叨,不成體統,水平有限,如此而已。

200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