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名聲大震,李術之叛,終全孫權威名。
孫權不僅以雷霆之勢平定叛亂,而且注意團結舊部,招延名士,不管是江東本地的或是北方來的士大夫,隻要願意合作,一律歡迎,加以重用。
魯肅就是在這時由周瑜推薦,來輔佐孫權的。
魯肅有一個好朋友叫劉曄,寫信給魯肅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
現今曹操這個人,在中原擁有十萬多兵眾,占據富饒的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
看他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機不可失,你應該速去那兒。”
魯肅同意了劉曄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曹操。
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曄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
當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
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過去馬援答複光武帝說過,‘當今時勢,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
如今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
現在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領悟到這個道理,你不必把劉曄的話當作一回事。”
魯肅知道周瑜不凡的風姿,於是從其言,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投奔曹操。
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
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
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台駘,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
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複興,台駘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為將軍考慮,隻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
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孫權又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隻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
張昭年長,論資排輩思想很嚴重,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讚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