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由淺入深(2 / 2)

見到徐瑩還是驚訝了一下,徐瑩身上並沒有封誥啊!想想有釋然了,徐瑩八月十八就要及笄了,晉王妃關照一下自己表妹帶她在這種場合走動也說的過去。徐瑩位置就在晉王妃邊上,那是親王正妃們的席位,於禮是大有不合的。但如今大宇其實可以算得上是禮崩樂壞,規矩什麼的說不講究連親王當中射殺正妃都沒事,這又算得了什麼。晉王妃為人謙和多禮,天下無後,東宮無正妃,因此晉王妃素來威望極高。現在她關照自己表妹自然也沒人不識趣地指出徐瑩逾禮什麼的。

諸位縣主的坐次還排在一塊,瑤寧縣主許飛瓊顯得越發出塵了。唐佩芝一直是她們中最受歡迎的,大家都和她一起說笑,歡聲笑語中越發襯得許飛瓊寥落,戚懷瑾想想自己在韶寧府聽到的那一番話,明白許飛瓊該是被這些世家女排斥了。

酒酣耳熱之餘,歌舞笙簫並舉。阿諛奉承,逞才出風頭,敬獻祥瑞和奇珍異寶。在宮裏,每個節日到最後都是差不多的。

戚懷瑾向前躬身施禮:“臣女本是流亡孤女,不名一文。身外所有,無不仰賴皇恩賞賜,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毀傷。臣女日夜苦思,唯此物可聊表寸心。”

在皇帝看來,戚懷瑾的存在無疑是刺眼的,她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自己的傻兒子幹過什麼傻事。偏偏這個女人乖滑的很,一夜顯貴居然行事不亂章法。天下期望出現明君,隨便安個罪名殺了她容易,叫別人抓住把柄疑心皇室不能容人就因小失大了,何況這個女人真的很識趣,留著以後隨便封個公主嫁到外頭去就很完美了。

皇帝似乎喝多了酒,這樣喜慶的節日裏皇帝似乎也對將到來的獻禮有了更多的好奇:“此是何物?卿不妨獻來。”

在內侍的傳話中,四個壯漢抬著偌大的箱子走上來。箱子是普通的式樣,木料看著也不難的,最是平平無奇。大箱子打開以後還有一個小箱子,戚懷瑾親手高舉起了那個扁平的小箱子,又鄭重地行禮:“臣女自江浙而來,由南至北。所見各處,諸賊蜂起兵戈為禍民不聊生。以哀子河為分界,自入大宇境內,物阜民豐市井中人飽腹謳歌。衣冠齊整,禮儀周全,臣女知此必為王化之地。大宇百姓得天之幸乃有明君治天下,四方百姓何辜?卻日夜為群賊荼毒?天下百姓翹首忘王師如春苗之望雨。臣女前些日子見到檄文,知陛下將救天下於水火,因此謄寫檄文四萬份,願我王者之師平服四方,大宇國祚萬年。”

戚懷瑾一番義正言辭,下麵的人也跟著起身行禮:“願我王者之師平服四方,大宇國祚萬年。”

皇帝心中有萬丈豪情,舉杯與諸人同慶:“願我王者之師平服四方,大宇國祚萬年。”宴席的氣氛達到頂峰。

戚懷瑾繼續跪稟道:“臣女之所以能在數日之內謄寫四萬檄文,全賴此物。如今將此物進獻皇上,若皇上得用,臣女方能聊表寸心。”內侍將戚懷瑾手中盒子接過,打開呈上去卻是一塊木板,翻過來背麵用陰文反刻著檄文。

在沒有媒體的時代,戰爭之前傳檄天下是至關重要的,民心向背有時就在這白字黑字之間。而傳檄最大的限製就在你有多少張檄文,就算你的檄文稍遜一籌,漫天都是你的檄文自然認同你的人更多。

皇上走下高高的禦座,親手扶起戚懷瑾,這才免了眾人的禮。宴會開始轉向另一種氛圍,皇上道:“今日息寧立的是稱頌後世的奇功啊,堪比先賢造紙之術。晉息寧縣主為息寧郡主,加三千食戶。”

這樣豐厚的賞賜卻沒人出言反對,皇上說的不錯,雕刻刊印之法免了人工抄寫的牽製,以後典籍就可以大量刊印,的確是足以稱頌後世的功勞。

戚懷瑾卻極力推辭了:“臣女刊印檄文,是想天下人知道我大宇煌煌之師將平定天下,此是陛下之功德。臣女豈敢以小巧而受大賞?臣女願投軍中,求為一卒,願隨王者之師播王化與四方,望陛下恩準。”

皇上仰天笑道:“息寧是閨閣女子,竟是一心想投奔軍前嗎?”

戚懷瑾毫不猶豫地答道:“我閨閣之輩何輸須眉?昌平公主的折柳軍威震天下,息寧神往已久。”

又有一人出席稟道:“紅粉尚有熱血,臣也不願享樂於繁華之鄉。”

戚懷瑾轉頭看去,卻是西蜀的唐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