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贈墨論詩(1 / 2)

戚懷瑾不是一個知難而退的人,相反,她身上頗有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

海晏平的幾句話顯然沒有打消她的熱情,戚懷瑾開始認真思考為什麼在其它技術突飛猛進的時候最根本的農業技術在這個社會停滯不前了。

戚懷瑾試著和自己雇來的農人們商量著農具是否能改進一下,結果發現農人們擺弄莊稼還行,說道農具製作改進什麼的還不如她呢——完全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啊!

那你們自己在家裏桌子椅子該是自己動手做過的吧?戚懷瑾不死心地繼續追問,結果叫戚懷瑾再一次想要找塊板磚。這個年代還是流行案幾的,一般窮人家裏隨便找塊木板搭一下就是了,至於坐的石頭和木墩才是主流啊!要是家裏有點餘錢有碰上要娶媳婦這些喜事的時候就去木匠那裏買一些,平常人誰會做這些啊?要是都會做這些誰還到匠人那裏花這個錢啊?

不死心的戚懷瑾又叫了一些匠人來府裏做一些家什,最後悲催地發現那些匠人毫不幸免地不通一點農事。

喵了個咪的,種地的不會做工具,做工具的根本就沒下過地,能有新工具出來才怪呢。可是這個情況是怎麼出來的呢?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是製度?戰亂?觀念?跟那些農人匠人們交流這些果然卡殼,戚懷瑾也隻好另尋原因。

恰好唐佩芝下過兩回帖子請她,戚懷瑾想就算是去散散心也好。

世家女們雖然封了縣主但是大都還住在自己家裏,世家的規矩禮數比別的地方還是要好些的。隻有唐佩芝在家裏極受父親寵愛,自己推說母親和祖母不在,內宅無主要搬出來住。因此戚懷瑾和唐佩芝倒相互來往過機會,世家少女們有個詩會什麼的也愛到韶寧府上去。

戚懷瑾到韶寧府後丫鬟引著她到聽雨軒,唐佩芝正在那裏自顧自煮茶,見到她來隻微微頷首示意她坐。

聽雨軒外芭蕉蔚然成陰,戚懷瑾剛自外麵跑馬進來隻覺暑氣全消。坐在對麵看著唐佩芝端坐在那裏,等到茶盞中泛起細小的水花,唐佩芝把先前從茶盞中舀出的水又注入茶盞中。旁邊的丫鬟上來撤走茶爐子。

唐佩芝也才抬頭招呼她:“誒呀,真是稀客。我下了兩回帖子都沒請來的貴客,怎麼今天貴腳踏賤地了?”戚懷瑾趕緊討饒:“韶寧縣主快饒了我,別死嫌我髒了寶地吧?我前兩天自己府裏有些事絆住了,我今天可是親自登門來陪不是來的。隻求韶寧縣主大人大量好歹饒我這一會吧!”

“清茶代酒,我就饒了你這回。既然上門是客就先敬你一杯吧。”唐佩芝親自特她斟了茶奉上,湯汁鮮亮,味道芳香醇厚,戚懷瑾也由衷讚賞——就算當茶喝不慣當湯喝也很好啊!

唐佩芝聽到戚懷瑾誇讚笑著說:“這還是你上會想出來的法子,加點花瓣下去果然風味大不相同。隻是要像你那樣什麼都不放直接泡水我是怎麼也吃不慣的。”

戚懷瑾笑笑沒表態,她也喝不慣這種加鹽加配料的茶好嗎?還好這裏人家學名就叫茶湯,就比如她喜歡喝紫菜湯,可是白水泡紫菜她肯定也喝不慣。

唐佩芝有邀著戚懷瑾到她書齋裏坐,韶寧府雖然來過幾回但戚懷瑾還沒有進過唐佩芝的書齋。一般書齋也是私密的地方,平日各家走動也隻進過海晏平的書齋裏。

唐佩芝的書齋和戚懷瑾自己的大不相同,相對於戚懷瑾書齋裏麵盤景壁畫案幾矮塌一應俱全,唐佩芝的書齋簡練明了。書架沿牆而設,或者就是牆壁上開出來的?有盤旋著的梯子通往上層書架,中間設了一個巨大的半人高扇形矮架,在扇結處擺著一副案幾和兩張墊子。矮架上兩側整齊地疊放這許多硯台字帖,扇形中間真真是筆立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