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九十章(1 / 2)

盧明遠壽辰自然是在都督府舉辦,那一日,都督府那真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邊城這邊正兒八經的官員也就是那麼多,都是軍中的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負責政務的官員,老實說,邊城局勢落到如今這個地步,跟這個官員配置也是很有關係的,文武不平衡,缺少製衡,即便是有文官過來,充當的也是軍中的一些文書參謀之類的職位,他們手上也沒有兵權,也沒有合適的人手,能不同流合汙就是好事了,怎麼可能還能對抗這些武將。

若是這邊設置一個知州,那麼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知州手底下,那是有一整套的班底的,除了配置的文官之外,還有衙役胥吏,另外,也會有一小支隊伍作為武力,那樣的話,雖說品級稍微低了點,但是好歹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跟邊城的武將集團稍稍抗衡,起碼,邊城這邊除了軍營裏頭的事情,他都能插上一腳,遇到什麼問題,也能及時反應過來。何況,文武之間天生的隔閡,也會讓他抓住一切機會,找武將的茬!

哪裏跟如今一樣,邊城不管是軍事還是民事,全部被武將抓在手中,無論是軍戶還是民戶,都在軍營的掌管之下,那麼,即便有那麼一兩個聰明人,見微知著,但是,在軍事管理下,壓根也翻不出什麼風浪來,相反,因為上升的渠道隻有一個,那就是參軍,賺取軍功,那麼,他們也隻能加入到其中,首先是保住自個的性命,然後升遷之後,就能夠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一員,會自動自發地維護自個這個階層的利益。他們從小生活在這裏,對於中原能有多少感情,朝廷對於他們來說,無非就是發糧餉的,到手多少還是得看上官的意思,自然對朝廷也不會有多少感恩之心。

秦昭也跟宜陽郡主說過這方麵的事情,隻是之前的時候,邊城這邊從來沒有設立地方主官的意思,朝廷若是驟然想要在這邊設立知州,那麼,必然會引起一係列的反彈,因此,隻有等到邊城這邊的情況平定下來之後,才需要再考慮這樣的問題。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老實說,若是秦昭自個是邊軍都督,也是不會希望冒出一個地方官來跟自個分庭抗禮,成天找自己麻煩的。不過,如今秦昭既然被盧明遠他們排斥在外頭,秦昭想要出頭,能依靠的也就隻有朝廷了。

盧明遠給秦昭發帖子,老實說,之前秦昭屢立戰功,根本打壓不下去,他也是想要幹脆將秦昭也一並拖下水的,隻不過,秦昭娶了宜陽郡主之後,他的立場算是確定了,盧明遠確信,以秦昭的聰敏,定能發現一些問題,若是他想要加入其中,那麼,他絕對不會同意娶一個宗室女。畢竟,他們如今做的事情,說白了,其實就是挖皇家的牆角。

世家子弟不怎麼樂意娶公主也是因為如此,公主雖說沒有真正的政治權利,但是,本質上來說,還是具備著一定的政治意義,公主下嫁,某種意義上就代表著這個家族與皇家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在一定情況下,會傾向於皇家。

宜陽郡主雖說不是公主,但是所代表的意義也是差不多,秦昭分明是想要借用皇權的力量,在邊城這邊另立山頭了。

但是,盧明遠還真不能直接就跟秦昭翻臉,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情,若是成功了,那麼自然有辦法將所有的事情都遮掩過去,但是問題是,最終壓根沒能將秦昭逼走,因此,還是給秦昭留下了一些把柄的,若是在平常情況下,這些把柄對盧明遠來說,那不過就是一些小事,畢竟,隻要上頭信任他,那麼自然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今很顯然,上麵已經起了疑心,按照自個投靠的那位的說法,聖上已經顯露了對幾個將門世家的戒心,如今開始提拔一些寒門子弟還有其他一些中小世家出身的弟子,給他們授予了武職。

而幾個將門出生的武官,被明升暗降,直接被閑置了,京郊大營更是一連換了好幾個將領,還指使禦史彈劾京郊大營吃空餉,倒賣軍資等不法之事。

雖說聖上看著寬宏,一個都沒有下狠手,還搞得像是在和稀泥一樣,但是嗅覺敏銳的人都發現了聖上的意圖,因此,邊城這邊,盧明遠得知了消息之後,也是頗有些不安,因此,想要試探一下秦昭跟宜陽郡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