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八十九章(1 / 2)

老實說,宜陽郡主到達邊城之後,很是叫許多人提心吊膽了一番,這也是難免的事情。邊城這邊一直以來,那叫一個天高皇帝遠,雖說明麵上都是正大光明的,但是實際上內裏的那些貓膩,明眼人都能夠感覺得出來。

宜陽郡主如果隻是個普通的皇室郡主,那對邊城這幫人來說,壓根算不得什麼,皇家別說郡主,就算是公主,也不值錢!

有鑒於曾經出現過的駙馬公主亂政的事情,如今的公主,地位上首先就不行了,尋常的公主,名義上也不過是個郡王相當,若是皇後嫡出,自然要強上一些,能夠跟親王相當。但是,公主不能論政,手上沒有實權,雖說也有那麼幾個護衛,但是這些護衛本質上並不屬於公主,而是屬於皇帝,算不得公主的私兵。

而對於駙馬來說,本朝駙馬最高也隻能做到四品,而且做的都是那種所謂清貴的位置,名頭好聽,但是,就是沒有實權,除非你樂意在宗人府或者是內務府做事,但是,宗人府裏頭,放宗室的老人還不夠呢,至於內務府,更別說了,那裏頭就是皇家的家奴,哪個駙馬樂意做這種事情。

公主尚且如此,何況是郡主,郡主甚至多半沒有食邑,若是嫁妝不豐厚,隻能靠著可憐的那點俸祿過活,更是缺乏底氣。

問題是,宜陽郡主不比她那些堂姐妹,首先,她親爹是聖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其他那些王爺都跑出去就藩了,晉王還能留在京城,過著非常滋潤的日子,時不時還能進宮跟自家兄長聯係一下感情,聖上還給晉王安排了官職,雖說也就是在太常寺和宗人府那邊,但是,無論是權利還是油水都不算少。

第二,宜陽郡主的生母卻是世家女出身,鄭家論起家譜,可以追溯到千年前,鄭家的先祖當年卻是這個世界儒家先賢的得意弟子,後來鄭家又出了個能人,注釋了儒家的幾本經典,即便到了如今,讀書人看的那幾本書,很多注解還都是從鄭家那位能人那裏延續下來的。哪怕鄭家後來因為改朝換代,站錯了隊伍之類的問題,以至於如今其實有些不如從前了,甚至是落到了第二等的世家裏頭,但是,底子還在,人脈影響力還在。

宜陽郡主有著這樣的身份,偏偏嫁給了秦昭這麼一個一下子就在邊城這邊嶄露頭角的實權武將,聰明人自然要多想。秦昭這邊也就不說了,秦昭前些年的時候,邊城這邊其實是給他下了不少絆子的,隻是秦昭一方麵有實力,一方麵運氣也不錯,因此不光是躲過了邊城這邊的暗中算計,另外,還一路凱歌,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已經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打壓的小人物了。

秦昭一路走到現在,大半都是陽謀,靠的是堂堂正正的實力,如今,秦昭除了原本在很多人眼裏鞭長莫及的家世之外,還有了軍功,有了地位,有了忠心的下屬,最重要的是,秦昭有了一幫利益共同體。如此一來,一些原本就是西北大戶出身的將領,自然要偏向秦昭一些,這就叫上頭那些人已經開始投鼠忌器,不能隨隨便便就拿秦昭當做可以隨便犧牲的物品了。

秦昭與宜陽郡主的結合,造成的結果自然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最讓他們心驚的不是秦家有意插手邊城的事情,而是皇家的關注。

幾個將門世家在邊城這邊經營多年,可以說,邊城不少士卒幾乎可以說是他們的私兵了,朝廷固然經常派一些文官過來坐什麼監軍參軍什麼的,但是問題是,這些人要麼被他們拉下了水,要麼直接被蒙在鼓裏,畢竟,朝廷派來的文官,多半是寒門出身,世家出身的人,除了秦昭這樣的奇葩,誰也不樂意跑這兒來,畢竟,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嘛!寒門出身的人,限於眼界見識,再加上上頭有意欺瞞,因此,多半很難看出問題來。就算是出了什麼聰明人,但是,邊城這邊本來就情況複雜,若是他們不肯同流合汙,拿出點投名狀出來,那麼,不管是水土不服,還是陣前戰死,甚至是出門遇到馬賊盜匪什麼的,都是比較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此,邊城這邊的諸多將領都覺得早就將上頭瞞得嚴嚴實實,沒有任何問題,結果,到頭來,一個郡主帶著一幫明顯不像是善茬的護衛過來了,這些護衛雖說也就是護衛秦昭的那個秦府,也沒有到處亂跑什麼的,但是,他們那就是心虛啊,誰知道除了這些明麵上的護衛,邊城裏頭還有沒有不受他們控製的勢力啊!嗯,有一個,起碼秦昭是不買他們的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