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四十八章 鄭不期(2 / 2)

鄭哲的幼子是他當年被貶謫的時候所生,那時候鄭哲正是落魄之時,對這個兒子也沒有太多的期待,因此,竟是給兒子取名為鄭不期。

鄭不期雖說是幼子,但是鄭哲不缺兒女,對這個兒子多有忽視,因此,鄭不期性子也與鄭哲差得很遠,是個沉靜務實的人,他對於詩文並不精通,不過,卻是自個照著鄭哲的那些畫作跟著描摹,竟是學了一手好工筆。到了邊城之後,鄭哲還有其他幾個兒子還放不下自個那些傲氣,直接得罪了甲長,因此,分得的田地不多不說,還要從事許多徭役,為了勉強度日,鄭不期隻能想一些別的辦法。

邊城中並非除了軍戶便是邊軍,邊軍中一些人就在這裏成家立業,也還住著許多百姓,也有一些商家,鄭不期就跑出去,給那些商家畫商品的圖冊,也能得一些潤筆之資,還給一些出售金銀首飾的銀樓做釵環的款式設計,慢慢的,日子也便過下來了。

鄭不期年紀漸長,跟兄長分了家,自個也在邊城這邊娶妻生子了,他自然是心中有些不甘的,因此,便想著些別的出路,因此,聽說秦昭征兵之後,琢磨了一下,便直接遞了帖子,還有自個作的一本畫譜。

秦昭一開始也沒在意,畢竟軍中弄個畫師有些不搭,等到看了畫譜才知道,這位卻是個寫實派,靠著毛筆畫出來的東西與實物居然也是八/九不離十,秦昭琢磨了一番,這人可以用來繪製一些兵器的構件,另外就是畫地圖。

但凡是男人,多半有著開疆辟土之心,秦昭既然想要在軍中闖出一些明堂來,一直對狄戎人采取這種被動的守勢,顯然不是秦昭所期待的,秦昭的想法是,有朝一日,能夠如同霍去病一般,將狄戎人驅趕到遠方,最好日後再也別回來。

因此,秦昭遲早是要出塞與狄戎人對決的,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原對狄戎的地形是一無所知,到時候跑過去,豈不是兩眼一抹黑,因此,秦昭琢磨著遲早要繪製出一幅精準一些的地圖出來,如今見得鄭不期這般手藝,頓時就心動了。

隻是,秦昭總不能跟上頭說,自個這邊要弄個畫地圖的,因此,鄭不期過來,一開始也就是個尋常的文書,待遇也不過是跟隊正相當,卻暫時不會有什麼品級,怎麼著都得等到他日後立下功勞來,秦昭才能名正言順地將他提上去。

不過,鄭不期本來也沒打算一蹴而就,因此,秦昭雖說明說了隻是個文書,但是鄭不期卻並沒有因此有什麼不滿,這已經符合他的心理期待了,他也明白,自個也不過是畫技這一個長處,自個幾個兄長也是跟著父親學過的,自己畫出來的東西像倒是像了,實際上卻是缺了一些靈氣,好在秦昭是個務實之人,他從來不是什麼藝術家,因此,直接將鄭不期給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