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退伍之後,被人暗中排擠,最終落到了圖書館這樣一個沒什麼油水,也沒有什麼上升空間的清水衙門,日複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他其實也沒有真的放棄。
如今,他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了雖說還略顯孱弱,卻健康完好的身體,他如果不拚出一個前程來,都對不住重活一回的這個機會。
柳昭坐在號房之中,奮筆疾書,原本因為多年的蟄伏,以為早就消失在身上的銳氣卻是悄然複蘇了,他似乎又成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代號叫做“猛虎”的軍官。
在這樣近乎莫名的情緒籠罩下,柳昭的府試進行得異常順利。
而很顯然,長寧府的知府薑令予卻是早就注意到了柳昭。在某種程度上,科舉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最關鍵的是,柳昭的外家姓秦,他從朱思賢那裏知道了柳昭的事情之後,同樣確定了柳昭與雍州秦氏的關係,柳昭年少有才,雍州秦氏這些年卻有些青黃不接,柳昭隻要能得了雍州秦氏的承認,那麼,或許將會得到秦氏大量資源的傾斜,活著,柳昭隻需要比自個短一半的時間,就能夠走到自個的位置上。這麼想著,薑令予都覺得心中有些酸味了。
不過,薑令予並非那等心胸狹窄之人,一貫善於審時度勢,他一直關注著柳昭的表現,雖說沒有像朱縣令那樣明顯,但是巡場的時候,卻是不止一次從柳昭所在的那一片號房經過,暗中很是對柳昭進行了一番考察,心中頓時便有了想法。
等到柳昭第一場考完,薑令予看了他的考卷,更是心中暗歎,不說別的,柳昭的字雖說就是標準的正體字,但是卻已經不是徒具其形,反而已經有了自己的風骨,帶著少年人特有的銳氣,薑令予自個少年得誌,也很欣賞少年英才,見得這字,就給柳昭暗中加了幾分,再看其答卷,也是行雲流水,沒有半點猶疑之處,看著就是一蹴而就,也沒有半點疏漏謬誤,簡直可以拿來當做標準答案張貼出去了。
接下來的兩場,薑令予同樣是第一時間先看過了柳昭的答卷,原本還猶疑著要不要因為柳昭年輕,將他稍微壓一壓,卻是打消了這個主意。因為前朝的時候,科舉尚不完善,因此,本朝開國之後,便有大臣建議,將科舉上榜之人的考卷張貼出去以為憑證,好叫大多數人心服口服,而落榜之人若是存在什麼疑問,也可以取回自個的答卷,看上頭考官的評價,若有不服,又肯付出代價的話,盡可以去敲登聞鼓,狀告科場舞弊。
也因為這個政策,本朝科舉一直比較清明,大家都不是傻瓜,一篇文章好還是不好,還是分辨得出來的,一篇濫竽充數的貨色出現在榜中,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裏頭有貓膩了,何況大家多半是這裏頭的行家呢!
柳昭的考卷放到眾多考卷中,幾乎算得上是鶴立雞群了,要是將他的名次打下去,別人不會說自己是愛護年輕人,隻當自個嫉妒少年英才呢!因此,等到府試的榜單出來,柳昭赫然又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