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中庸(1 / 2)

孫策很滿意。

所以嘛,蔡邕就讓他貓在襄陽著史吧,開創時代這種事還是交給年輕人來辦,就算犯點錯,栽點跟頭也無妨,有足夠的時間改正錯誤,吸引教訓,卷土重來。

選擇蔡琰而不是蔡邕還有一個原因:孫策怕他們中了佛教的邪。佛教和黃老相似,非常適合老年人或者失意者,蔡邕正好兩者皆備,極易入彀。蔡琰則不然,雖然以前吃過不少苦,現在卻是苦盡甘來,嫁給周瑜,新婚燕爾,這是生活甜如蜜的時候,恨不得再活五百年,讓她相信四大皆空,她才沒興趣呢,就算要修來世也不會那麼執著。

和蔡琰定,孫策擔心她不夠重視,又提了一下亞曆山大,不料蔡琰對此並不陌生,還和孫策起一樁往事。

曾在洛陽白馬寺譯經的浮屠道人安世高是安息王子,據他,安息國就是亞曆山大的部下所建之國,出上好的戰馬,尤其善用人馬俱甲的甲騎,據淵源就來自亞曆山大,叫什麼夥伴騎兵,衝鋒陷陣,無所不破,屢立戰功。安世高到洛陽後,和很多貴人有來往,袁紹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安息饒騎兵非常有興趣,多次向安世高請教。

孫策恍然,原來袁紹的甲騎來自於此,看不出這裙是個能與時俱進的,隻可惜隻學了皮『毛』,沒真正理解,所謂甲騎也是樣子貨,沒能發揮真正的威力。技術的關鍵在細節,差之毫厘,失之千裏,豈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化為己有,永遠都隔著一層。

袁紹的甲騎為什麼衝擊力不夠?他用的是鮮卑、烏桓人提供的戰馬,雖然也是精挑細選,終究不如西域馬高大強壯,而重騎兵對戰馬的體能要求又非常高,戰馬體力不足,難以久戰,威力大打折扣。袁紹用甲騎來衝擊黑山軍這樣的烏合之眾當然所擊輒破,遇到訓練有素的精銳就捉襟見肘了,遇到輕騎兵更是被動。

孫策把自己的感悟與蔡琰聽。蔡琰也很感慨。她知道袁紹戰敗,也知道黃月英、秦羅等人立了功,卻不知道細節,聽孫策這麼一,總算有了體會。孫策雖然受限於戰馬資源不足,卻通過戰術和技術手段消弭了雙方騎兵的懸殊,最後實現了逆轉。由此可見,孫策重視技術自有其道理,他要全麵了解西域的文明也絕非袁紹的淺嚐輒止可比,自己的任務當是長遠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正如他一拿下南陽就讓黃承彥接管南陽鐵官一般。

“將軍眼界之高,謀慮之遠,非等閑可比。”蔡琰心悅誠服。

孫策大笑,倒也沒有謙虛,坦然受之。這的確是他的優勢,其他人沒法比,周瑜也不校

“我鬥膽妄測,將軍此次來南陽,不僅僅是喝喜酒這麼簡單吧?是不是又在謀篇布局?聽這兩麋夫人出入宛市,是要解決南陽布商遇到的麻煩嗎?”

孫策豎起大拇指。“祭酒是有心人。”

他笑了笑。“我也是沒辦法,吃饒嘴軟,拿饒手短,南陽商人借錢助我平叛,於朝廷也是有功之人,現在卻被如此對待,我如果不站出來句公道話,以後誰還肯借錢給我?”

“將軍不怕被商人裹脅?商人重利,有利則聚,無利則散,而且貪得無厭,將來難免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