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垕首先推薦了:王畿,張居正,薛論道,梁必強,申時行,王璐,馮襲七個人!然後其他人看到這份名單,心理麵都明白了,每個人差不多都是這七個人。毫無意外,這七個人都當選了。
接下來校委會選舉,朱載垕之推薦了王畿、梁必強和申時行三個,在沒有推選其他人。張居正等其他幾人都表示隻是過來兼任,顧不上學校管理,其他人也就推選了自己認為合適的人。然後經過投票表決出來了新的校委會名單。
王畿本來想著撂挑子不幹了,但是看著朱載垕兩次推選的人都把自己排在了第一個,就虛榮心感到滿足了。朱載垕在師生大會上的說法,就覺得是自己想多了。況且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覺得朱載垕把學校交給他,管砸了,這就應該承擔責任。心裏麵自我安慰了一下,竟然心平氣和了。
校委會的職責還包括校領導的任命,這個就交給了校委會下去之後,他們自己來解決,朱載垕不打算在會上一次性解決了。
除了成立了兩個委員會,朱載垕接下來把學校的教師等級和工資方麵的待遇問題也說了一下。職級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四級;職級工資分為一兩,二兩,四兩,八兩四個等級。
解說完職級工資的問題,就說起了學校的創辦校刊的問題,目前不作要求,以後的話,學校的老師必須在校刊上發文。目前的校刊審稿人就是教授委員會,以後的話,建立起審稿人製度。審稿人必須在校刊上發文超過三篇,並且影響因子在一定數量之上的文章。然後審稿人隻審稿本專業相關的稿件,並且審稿人隨機化。
朱載垕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手段,來打造出一個頂尖的期刊,引領科學的發展方向。同時給科研人才一個了解時事科學的動態的窗口,閉門造成在科學研究中間是不可取的。
關於如何創辦期刊,朱載垕時說的最多的,前世sci論文成為很多學科碩士以上學位畢業的標準要求。今天朱載垕也希望打造出一個類似的平台,成為未來自己選拔人才的一種標準。未來,肯定會建立起大學,同來培養高端人才,但是人才水平高低的標準是什麼,就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體係出來,現在要打造的期刊就是希望起到類的作用。
到時候,你要獲得碩士學曆,你起碼有能力在我的認定範圍的期刊上發文吧,你要成為博士,你起碼要在行業內有一定的成績吧!你要成為教授,至少你的文章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因子吧,你不能說你在科研領域沒有任何地位,你就去做教授吧!
當然,目前沒有辦法,隻能是用權力授予了幾個人學術領導人的地位,但是,最終他們自己還是要通過自己的文章在業內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如果說,未來這個新體係成熟了,老的這幾個人還沒有相應的地位,朱載垕到時候隻能說抱歉了,誰怪你自己不努力!
朱載垕打算結束會議的時候,王璐就說道:“我來這邊當老師,課程可能和我在廠區開的那個經濟班會有衝突,我看這樣把,不信的話,我把那個班的學生都轉到這裏來,都成為這所學校的學生。學校裏麵幫我開一個經濟係怎麼樣,我的經濟課在這個係作為必修課,其他係的學生可以作為選修課來聽課。這樣我的課程負擔小一些!”
馮襲聽完也是點頭說道:“我覺得我的那些技術員也可以這樣啊,反正我們那裏的教學環境不如這裏,這裏既然這麼好,又學生不夠,不如把我那些人也加到這裏,這樣看起來學校人數多一點不是嗎?”
兩個人都有這種想法,朱載垕隻好同意了,學校名稱討論了一下,朱載垕就給定位華夏師範大學。畢竟這裏的主業還是培養教師,未來的話,還會有其他的學校,相關的專業到時候還是要分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