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呼延慶率領兵將押著儂智高進城。儂智高寫下降書順表,並交出龐文給他的書信。呼延慶在八寶珍珠城並未停留,押解儂智高,率領大軍往回趕。
這天,行至離木蘭關還有三十裏時,探子來報:“啟稟元帥,大事不好,官兵正在木蘭關東門討陣!”
呼延慶聞聽,大吃一驚。他心想:木蘭關已收複,何人又帶領官兵前去圍困?呼延慶感到莫名其妙,又往前走了二十裏路,呼延慶下令安營紮寨。派人與齊方聯係,定下第二日迎敵。呼延慶帶領呼延明、焦玉、魯月、魯星等大將率五千精兵去木蘭關,留下楊文廣、呼延守用、孟強、盧鳳英、洪剛、洪玉等兵將守營。孟強說自己傷勢已好,非要前去不可,焦玉、楊文廣等又給他說情,呼延慶隻好答應。安排妥當後,呼延慶帶領兵將,奔向木蘭關。
書中暗表:呼延慶離開汴梁之後,龐文來到宮中又密奏了一本:說呼家將兵馬糧草不足,到那兒再被困住就難辦了。莫不如派黃文炳、龐龍、龐虎率兵押糧前往,一舉打退西涼兵馬。但此事不得興師動眾,隻能暗中相幫。所以,不能在京城調兵馬,宜在沿途各處調兵。
宋仁宗當即準奏,刷下一道聖旨。老賊龐文這回可高興了。原來,他在前幾年就派自己的一個遠房侄子龐雕到離木蘭關三百裏的臥龍山招兵買馬,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便利用這支兵馬行事。據龐雕說,現如今已有三萬兵馬。老賊龐文想讓黃文炳、龐龍、龐虎在沿途調集兩萬兵馬與龐雕的三萬兵馬合在一處,去抄呼家將的後路,與西涼兵馬前後夾攻,把呼家將置於死地。龐文叫來黃文炳、龐龍、龐虎說明此事,這仨小子連聲稱讚,滿心高興地帶著聖旨離開京城。一路上,這仨小子合計,調兩萬兵馬幹什麼?反正龐雕那兒有三萬了,再調一萬就行了,剩那一萬的糧餉仨人分了吧!他們也不著急,一路上盡情尋歡作樂,吃喝嫖賭,敲詐勒索。等吃喝玩樂夠了,摟足腰包了,才又往前走。他們仨為啥不著急呢?這仨小子想:儂智高、呼延慶你們兩家就打吧!讓你們損兵折將,兩敗俱傷,等到最後我們再收拾你們!因此,一點兒也不著急,等調了一萬兵馬來到臥龍山的時候,這仨小子有點慌神了。為什麼呢?原來,龐雕手下的兵將還不到五千。他為什麼謊報說有三萬呢?因為龐文暗中給他撥軍餉,他多報人頭多領軍餉,多餘的揣入私囊。這仨小子問他為什麼才這麼點兒人馬,他振振有詞、搖頭晃腦地說:“前些日子把三萬兵馬整頓了一番,酒囊飯袋之徒全往回打發,打發走了兩萬五。常言說,‘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兵多行動不便,我這五千加上你們那一萬,足矣!你們瞧好吧,準保馬到成功!”
這仨小子又說呼延慶如何如何厲害,龐雕聽罷,哈哈一陣狂笑:“呼延慶?我知道。他師父是我師弟,呼延慶見了我得叫師大爺。他那三招兩式,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因為他遇上的都是酒囊飯袋,就像雞群裏出來頭羊,所以顯出高來了!他若遇上我,哼,就憑我的坐下追風駒,掌中青龍刀,取他的腦袋,如同探囊取物!”
龐雕這一通吹,把這仨小子真給吹蒙了。他們在山上又玩了半個月,才兵發木蘭關,離木蘭關五裏,安營紮寨,歇兵三日,龐雕出馬叫陣。
鎮守木蘭關的齊方、呼延守信聞報之後,呼延守信要出馬迎敵,齊方說:“敵眾我寡,不可拚殺。萬一此關失陷,再去劫我大軍的後路,如何收拾?莫如閉門不戰,尋個機會,偷營劫寨,殺他個措手不及。”於是,他們閉門不戰。
這一來,龐雕更有吹的了:“我一報名,那些鼠輩則聞風喪膽,不敢出戰。明日再去討陣,看他們怎麼辦?”
龐雕做夢也沒想到呼延慶已到木蘭關。第二日,他得意洋洋地又去討陣,隻聽三聲炮響,但見衝出一隊人馬,步下兵,馬上將,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對麵跑過一匹戰馬,來到近前,隻見馬上將亞賽煙熏的太歲,火燎的金剛。龐雕咽道:“呔!來將通名受死!”
“呼延慶!你是何人?”
“我乃龐雕是也。呼延慶,你師父是我師弟,你還不下馬與我叩頭?”
呼延慶心想:我哪有這麼個師大爺呀?這小子上這兒來找便宜來啦!不由勃然大怒,喝道:“休要胡說。看鞭!”
龐雕這小子一是好吹,二是井底之蛙,沒見過大世麵,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癩蛤蟆往菜墩上跳——還硬裝大塊肉呢!等呼延慶的鞭打來的時候,他揮刀往外一架,“當啷”聲,虎口震裂,兩膀酸麻,刀也拿不住了。“哐當!”刀掉在了地上。這小子見勢不妙,撥馬要跑。他能跑得了嗎?呼延慶沒想要他的命,右手鞭交到左手,上前使了一個烏龍探爪,“叭!”抓住龐雕的勒甲絲絛,就像薅小蔥似的,“刷!”就給薅過來了。
這時,就聽有人大喊,這喊聲就如同響雷一般:“官兵不要動,我們不殺你們,隻抓為首的奸賊!”
喊話的是孟強。剛才,呼延慶一上陣,他就望見黃文炳、龐龍、龐虎這仨小子了,對焦玉說:“三弟,上回在齊平山沒逮住這仨小子,算便宜他們啦!這回說什麼也不能讓他們再跑掉!”
“對。”焦玉又告訴了呼延明,這哥仨立時就分配好了:呼延明抓龐龍,孟強抓龐虎,焦玉抓黃文炳。
等呼延慶擒住了龐雕之後,孟強就喊話了。這一喊還真頂用,因為調來的官兵都恨這仨小子。他們仨說是解救邊關,可一路上隻顧尋歡作樂,為非作歹,欺壓百姓,虐待兵士,這不是誤國害民嗎?可都敢怒不敢言。到了木蘭關一看,呼家將已經收複了,可為啥還要打呢?這不是自相殘殺嗎?所以,官兵們也都不願打。如今,一聽說隻抓為首的奸賊,都暗自高興:宰了這仨小子才好呢!
龐雕那五千兵大多是抓來的。一看這小子被擒,都琢磨:此時不跑,等待何時?於是,扔下兵刃,各自跑去。
黃文炳、龐龍、龐虎看見龐雕剛一交手就束手被擒,全傻眼了!又聽孟強一喊,才醒過腔來,圈馬就跑。那真是:急急如喪家之犬,慌慌似漏網之魚。呼延明、孟強、焦玉催馬緊追。前邊逃的,好似狂風吹敗葉;後麵追的,猶如驟雨打梨花。
焦玉急中生智,摘弓搭箭,“嗖!”一箭射中龐虎,“撲通!”龐虎掉下馬來。“嗖!”一箭又射中龐龍,“撲通!”龐龍又掉下馬來。黃文炳這小子心眼兒多,緊趴在馬背上,要射他還真不容易。焦玉心想:這回你鑽到馬肚子裏也跑不了啦!“嗖!”一箭正射在馬的糞門上。這馬受得了嗎?“咕咚”一聲倒在地上,疼得直打滾。黃文炳早被甩下去了,“撲通!”這小子摔在地上,弄了個滿臉開花,血肉模糊。焦玉上前,一把將他擒住。這仨小子一個也沒跑了。
龐雕那五千兵,跑得一個也沒剩;楊文廣將黃文炳等調集的一萬官兵歸在自己部下,鎮守木蘭關,等旨還朝。呼延慶派孟強、焦玉喬裝平民,帶上書信騎快馬,星夜奔京城去見寇準。然後,呼延慶率領兵將押解儂智高、黃文炳、龐龍、龐虎、龐雕等奔往京城。
孟強、焦玉催馬飛奔,曉行夜宿,饑餐渴飲,非止一日,來到京城。他們見到寇準,呈上書信。寇準看罷,吩咐家人擺酒款待他二人,並在府中安排好住處。為了不走漏風聲,不許他二人出府。
寇準安排好孟強、焦玉,便去找包拯。二人計議一番,包拯進宮找到陳琳,又去參見李太後。李太後是宋仁宗的親生母,因為包拯草橋斷後有功,李太後便封包拯為禦兒幹殿下。包拯麵見李太後,就將龐文勾結西涼謀反之事細說一遍。李太後大驚失色,說:“我兒至今還寵信龐文父女,這該如何是好?”
包拯說,應如此這般。李太後點頭應允。
當晚,李太後傳宋仁宗,說自己身體不爽,留宋仁宗在身邊伺候。這且按下不表。
再說西宮娘娘龐賽花,她近來一直神魂不定。龐龍、龐虎、黃文炳近來沒有音信,她總惦記著這回事兒,生怕呼家還朝。吃啥也不香,一睡覺就做惡夢。這天,她正犯愁呢,陳琳來了。陳琳拜見之後,說道:“娘娘千歲,如今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龐賽花忙問:“什麼大事?”
“來了一位雲遊道人,神機妙算,前算三百年,後算五百載,他算得真是靈驗,卜卦之人數不勝數呀!”
龐賽花心想:我何不找他卜一卦呢?於是說道:“你快去喚他前來。”
“遵命。”陳琳去不多時,領來一位道人。那道人拜見之後,便說:“請娘娘屏退左右。”
列位,古時候宮禁很嚴,別說一個算卦的雲遊道人,就連在朝的大官進宮也不容易。龐賽花不是不知道,隻不過為了解除憂愁,顧不得這些了。陳琳又為什麼肯替她效力呢?後文自有交待。
書歸正傳。左右退下之後,沒等龐賽花開口,那道人就說道:“娘娘不必開口,貧道自知娘娘有一件大心事,請把生辰八字告與貧道。”
龐賽花說出生辰八字,那道人掐指一算,眉頭緊鎖。過了片刻,眉頭又開了,說道:“此事是福是禍尚難斷定。恕貧道直言,當初娘娘曾做過一件有傷天理之事。不過,還不要緊,明日午時,娘娘須到天齊廟降香。大殿之中隻許有娘娘一人,先對佛爺細稟詳情,懺悔已往過失,再求佛爺保佑。今晚子夜之時,貧道在下處為娘娘求神保佑。如此一來,便可化禍為福,步青雲而直上,永享其樂。”
龐賽花一聽,很是高興,喚來太監,賞銀百兩。陳琳送完道人,龐賽花吩咐他,準備明日午時去天齊廟降香,陳琳自去準備不提。龐賽花帶領宮娥彩女前去拜望李太後,又將降香之事奏與宋仁宗。宋仁宗準奏。
第二日,臨近午時,龐賽花擺駕來到天齊廟。主持僧帶眾僧人連忙上前叩頭參拜,將龐賽花讓到大殿。陳琳將一切安排好,屏退左右,自己陪同主持僧人走出大殿,將門掩上。龐賽花一見殿中無人,便撩起鳳裙,跪在蒲團之上!
龐賽花一撩鳳裙跪蒲團,
禱告神佛吐真言:
“今有大宋朝西宮梓童前來把香降,
求佛爺保佑我龐家得平安!
想當年,萬歲將我納宮內,
我龐家人人皆為官。
我父誇官街上走,
正遇上雙王巡察轉回還。
隻因為雙王曾將我父貶,
我父把那一貶之仇記心間。
他借機報仇欲將雙王打,
不料想跌了個仰麵朝天。
為將雙王來除掉,
我父女訂下計連環。
我降香叫雙王去保駕,
硬給他把調戲君妾的罪名安。
萬歲準了我的本,
呼家三百多口命染黃泉。
雖說是除了心頭患,
誰料想逃出呼家倆兒男。
後來又出來一個呼延慶,
三次進京鬧翻天。
他又帶兵把京城困,
要拿我龐家報仇冤。
萬歲下旨恩赦呼門後,
呼延慶帶兵離京去邊關。
我父派兵去抄後路,
多日無信我心不安。
祈求神佛多保佑,
讓呼家都死在西涼別回還!
這是求佛爺保佑的第一件事,
還有一事求蒼天。
宋仁宗是個昏庸無能輩,
他不理朝政終日盡把酒色貪。
朝中大事都是我龐家定,
何必還讓他坐金鑾?
如若讓我龐家得天下,
定要重修大廟、塑畫金身,月月歲歲進香煙!”
說到此處猛聽一聲喊,
龐賽花頓時嚇成泥一灘。
龐賽花正在祈求神佛保佑,猛聽大喝一聲:“來人,快將奸妃拿下!”說這話的正是宋仁宗。原來,這些都是包拯和寇準的安排。包拯告訴陳琳怎麼說,寇準讓焦玉扮做雲遊道人。宋仁宗怎麼來了呢?這是包拯給李太後出的主意,李太後命宋仁宗和包拯微服出行,去到天齊廟,聽聽龐賽花說些什麼。什麼叫微服呢?就是穿便衣。包拯和宋仁宗坐著兩乘小轎,帶著十幾個隨從,早就來到天齊廟。他倆在主持僧拜見龐賽花的時候,就藏在大殿佛像的後邊了。宋仁宗一聽龐賽花罵他昏君,求神保佑龐家得天下,可就憋不住火了,所以大叫一聲:“來人!”隨從不敢怠慢,推門而進,上前摘下龐賽花的翡翠珍珠冠,扒下日月龍鳳襖,把她給抓起來了。包拯又將龐文勾結西涼等事對宋仁宗啟奏了一遍,宋仁宗更來火了,回到宮中,下旨將龐賽花打入冷宮。他琢磨半天也沒琢磨出誰去抓龐文合適,便問包拯。包拯說:“萬歲下道聖旨,將龐文宣進宮先抓起來,再派鎮京元帥高錦去捉拿其餘眾犯。”
宋仁宗連連稱好,當即刷了一道聖旨。不多時,龐文進宮,束手被擒。宋仁宗現在明白了:自己寵愛奸妃,聽信讒言,忠奸不辨,是非不分,屈斬了呼家滿門,如今不好收場了,便對包拯說:“呼、龐一案,包愛卿多勞了。”
包拯審龐文,開始龐文死不承認,到後來,呼延慶將儂智高、龐龍、龐虎、黃文炳、龐雕都押進京城,人證、物證俱全,知道女兒龐賽花已在冷宮懸梁自盡,才招供畫押。宋仁宗降旨把龐家一幹罪犯,押到肉丘墳,一同斬殺。呼延慶等將龐文點了天燈,為國除了奸、為民除了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