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調兵馬皇帝選統帥(3 / 3)

梁元和楊愫手忙腳亂的扶住老夫人,急招太醫。求楊愫的事也就放下了。

話說梁元的大軍不但沒有阻擋住柔靈的鐵騎,反而戰敗,朝廷將他所轄的瑩水郡和雲郡收了回去。梁元心底發慌,急的牙疼臉腫,去求楊愫給中都寫信,求朝廷發兵解圍。可楊愫卻借機數落了梁元一番。梁老夫人也急的昏了過去,一病不起。

老夫人已經無礙了,梁元又來求楊愫,雖然覺得很沒臉麵,但是這個時候什麼都沒有命重要。

多方情況彙總,柔靈鐵騎似乎對自己已經沒什麼興趣了,但就是找不到十萬柔靈主力,一想到他們隨時都可能出現,除了城外這些虛有其表的軍隊,自己真的什麼保障也沒有了。真要是打過來,總不能讓宮女宦官上陣守城吧。

可梁元越是紆尊降貴來求楊愫,楊愫就越是覺得他可憐,雖然早就寫好了求援信,也想辦法送出去了。但是一看到梁元在自己麵前就謙卑謹慎,而在其他人麵前就頤指氣使,楊愫心裏就看不上這個人,故意裝作不肯幫忙,想著好好教訓梁元。

楊愫不是一個喜歡戲弄人的人,而是真的相信,朝廷一定已經有所動作了,梁元早晚能從困境中解脫,這才會如此做。

可梁元就不這麼想了,以為楊愫實在怨恨自己將其扣留在黨陽而不願出手相助。既不能用強逼迫,又不能這樣放棄,一方麵想盡辦法加強城防,一方麵繼續給城外大軍供應軍餉。既然人家沒有打過來,自己也不想著打過去,莫名其妙的陷入了漫無目的的對峙和消耗中,無所適從。

而在中都的皇宮裏,正如楊愫相信那樣,朝廷早就開始了準備和行動。當下令尚付等人率軍占領瑩水郡和雲郡的時候,石躔就已經在暗中開始了調集兵馬。

雖然親政時間不長,但長久以來對政務的熟悉已經讓石躔料理政務得心應手了。而且朝中幾個權重的人物不是退隱,就是忠心耿耿,更是如臂使指一樣輕鬆快捷。

齊峰,項福,花藝和龍大奎等人陸續率軍靠近中都,同時解決北疆邊患和朔國這唯一一個諸侯藩國的時機,已經來到了。

漫步宮牆之下,王郃跟隨著石躔的腳步。石躔問道:“王大人,如今的情況如何了?”

王郃說:“一切都如先前預料的一樣,梁元的軍隊不堪一擊。多年不務正事,已經讓梁皓和紀參經營的一切都付諸東流了。現在是真正實現華夏統一,甚至震懾北方柔靈的大好時機。”

石躔突然問:“王憲現況如何了?”

王郃說:“他的病情早已經好了很多,每天可以料理政務兩三個時辰。隻不過盡顯老態,可能過不了幾年就要辭官回鄉了。”

石躔點頭。然後說:“這件事是朕親政之後的第一件大事。一定要務求穩定。這幾日丞相李增告病,新任禦史中丞也沒有人選,大量的朝政就都落在了你和王憲的手中。而朝中的新銳和朕一樣,都還不夠老辣,軍中的將領也是一樣。就靠王大人你了。”

王郃搖搖頭:“陛下,朝中固然有老有新,但陛下旁觀多年,難道還不清楚,朝中新銳雖然血氣方剛不夠穩重,可也朝氣蓬勃,辦事一絲不苟。陛下盡管放心,隻要大局穩定,萬事不難辦。”

石躔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朕就放心了。”石躔稍一停頓,又問道:“不知皇叔如何?”

王郃說:“平靜。平靜的毫無任何消息。王府經常謝絕訪客,臣也不知境況如何了。”

石躔深深的點頭,說:“進來朝政上就靠諸位老臣了,朕要先料理一下後宮的事。近來珠太妃常常為難宗少府的官吏,要這要那,三皇叔都要叫苦了。”

王郃淡淡的說:“臣告退了。”

雖然說是料理後宮,可實際上石躔也隻是去珠妃的寢宮裏坐坐。自從石珍駕崩,珠妃雖然安分守己,可石珍在的時候就有不甘寂寞的事,如今石珍都已經不在了,小皇帝還能管的了多少。一連幾天不去看自己身體不好的母親,反而經常來自己這裏,珠妃敏感的察覺到危險,他不會是知道了什麼吧。

珠妃也小心起來,吩咐身邊親信的宮女,走燈晃影的事必須叫停,送信給她那幾個相好的也安分些,等這陣風聲過了再說。

後宮風波稍一平靜,石躔立刻將注意力轉回朝廷上。近十萬軍隊已經集結完畢,相關糧草後勤,接管梁元所有封地的官員名單,甚至是與柔靈開戰的一些準備,一切都已經鋪排得當,隻差最後一個推手,就可以拉開序幕了。偏偏在此時,原定的統帥尚付卻病倒了。

尚付曾經是北地王張專的部下,一統天下的之後又多年鎮守南疆,此次秘密率軍北上,剛剛落腳就不服水土,連帶征戰時的舊病也複發了。其他將領還好說,統帥病倒,可就不妙了。

石躔感覺非常棘手,沈單要鎮守中原,不能動。去年東北的末占多番侵擾邊關,林榮和郭玉娥夫婦率軍五萬北上未歸。雷長雖然越老越壯,卻打算辭官回鄉。包銅又要坐鎮西北。其他將軍不是資曆不夠,就是難以勝任,一時之間居然無人可以掛帥了。

就在這個時候,石貝上奏了一本。大意是推薦沈單掛帥,中都乃至於中原並無大事,無需沈單坐鎮。可石躔看到上奏之後反而認定這位皇叔就是掛帥的最佳人選。

於是石躔派人宣石貝進宮,商議掛帥出征的事。石貝沒想到會變成這樣,雖然覲見的時候也沒說什麼特別重要的話,可第二天還是下了聖旨,命自己掛帥出證。同時又調了一路兵馬,讓齊峰統領,隨石貝出征。

石貝開始凝重的思索著如何打這一仗,反而是兒子石鬆非常興奮,他雖然是已經做了中郎將,卻還沒有打過仗,希望這次能有機會上戰場。

這邊石鬆想著上戰場,石柯的兒子石廣就更是急不可耐,從小就想著建功立業的他早就不安於做一個小侯爺了,一聽說又有仗可打,直接登門求將。

石貝卻將自己關在太尉殿帥府裏,和一班臣僚商量進軍策略,外麵石鬆和石廣找不見他也就放棄了。

進軍的策略還沒有成型,那邊已經消失無蹤多時的柔靈鐵騎卻已經在山郡的大山裏出現了。

幾經考慮,柔靈可汗發現,梁元和他父親沒法相比,這仗打起來真是沒意思。也就滋生了軍中不少將軍和頭領的野心,他們想當然的以為邊防軍隊應該很強,不然是不足以穩固邊疆的。可現在看到的是梁元的軍隊不堪一擊,連十幾歲的少年兵都能拖住他們,並陷入對峙的狀態。

他們開始對中原腹地的實力有了新的判斷,認為現在中原剛剛從戰爭中恢複,正是虛弱的時候,連邊防軍隊都如此不堪,那整個徹朝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他們有了南下中原的野心。自從被狥狳驅逐,他們的水草地變得很有限,如果能在中原站住腳,即使站不住也可以大肆劫掠一番。他們便紛紛請求南下,而且此時柔靈主力也在轉移包抄黨陽的路上,被部將和頭領們說動心的可汗也真的有了南下中原的企圖,於是大軍拋下黨陽不管,在山郡的山路中蜿蜒前進,意圖南下。

可這時又有了分歧,是東進中原腹地,還是向西南方向進攻良關,威逼西京。將軍和頭領們為此爭吵起來。

最終還是後一種建議被采納,因為當年衛朝初年良關以北的土地曾被柔靈占據過,地形更為熟悉,而且和中原比起來西部人口較少雖然可以搶的財物人口也少,但更利於騎兵大衝大殺,不會幾十裏就有一個村鎮,遲緩騎兵速度,被多於自己十幾倍的中原人包圍。

於是可汗下令全軍轉向西南,攻克良關,劫掠西京和京北郡。

十萬大軍一路而來,所到之處徹軍幾乎無力抵抗,雖然是戰況不錯,可南下以來卻遇上連場風雪。路不好走也就讓柔靈鐵騎無法盡情縱橫馳騁,斷斷續續耽誤了兩天時間。一路燒殺而來,再有百裏之遙就出了山郡的綿綿大山,是京北郡的地界,也就離良關不遠了。

柔靈可汗又一次召集將軍和頭領們商議。

大帳裏可汗和將軍、頭領們非常興奮,“我還以為這中原如何如何強大呢,原來不過如此。比起之前那個朝廷,現在這個就是隻羊,羊群再強大也隻能等著被吃掉!”

一個將軍說:“可汗,有消息說中原朝廷正在集結軍隊。如果等他們的軍隊來了,情況可能對我們不利。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快進軍,盡快將我們過冬需要的糧食帶回草原去。不然和他們正麵交鋒,我們就無法在下一場大風雪之前回草原了。”

另一個頭領說:“就算是和他們打起來又有什麼可怕的,正好給他們一個教訓,知道我們柔靈不是好欺負的。”

可汗想了想,說:“如果帶著糧食打仗太累贅了。這樣,先打仗,打敗了中原軍隊我們再去劫掠。等過了這個冬天我們就準備南下中原,狥狳一再驅趕我們,最好的水草地都沒有了,如果不占領中原,我們就隻能去漠北或是東邊那些山林雪海去了。”

將軍們有些不滿,但也認同了可汗的說法。頭領們要顧及牧民生計,自然完全認同了可汗的提議。於是大軍暫停了劫掠,而是主動尋找徹軍,意圖吸引徹軍主力來決戰。

就在柔靈大軍即將開出山穀的時候,卻有一支大軍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堵住了穀口。這支軍隊剛剛抵達就立刻修築營壘,建立營寨,生生將穀口堵死了。

而柔靈方麵卻根本沒有發現這支軍隊是什麼來路,更別提是什麼時候靠近的了。一個頭領試圖強攻營壘,卻被強弓硬弩殺得丟盔棄甲。

可汗立刻派人去打探這是什麼人馬,這時他們才知道徹軍的情況。這是一支精銳大軍,足有數萬人之多,徹軍精銳的雕翎隊和甲騎軍也在其中,在南邊還有數萬人正在向這裏聚集。而樹立在中軍大營的帥旗上寫著一個“石”字。

這個消息讓柔靈的大小將軍和頭領們驚慌了,這個“石”不會是石貝吧,如果是他就要小心了。於是他們紛紛停止進軍,集結在一起,商議對策。

早在柔靈鐵騎南下之前,石躔命令石貝出山掛帥之後,石貝就馬不停蹄進入軍營,接管了尚付等人統帥的大軍。

此時尚付病情沒有起色,石貝派專人送他回中都養病。其他將軍在中軍帳等候石貝,石貝捧著令箭和兵符看著這些闊別多年的麵孔,潘企和齊峰更是老兄弟了。

石貝說道:“想不到又一次和諸位在軍中見麵,卻是十幾年後的今日。閑話少說,我這次被陛下委以重任,先前已經做過計劃,今天就在這裏和諸位說一下,老夫的進兵方略。”

將軍們紛紛洗耳恭聽。

石貝說:“柔靈此次南下,幾乎是傾巢而出,一是為了躲避風雪,在南方過冬。二是就近打仗,劫掠邊郡以戰養戰。三是試探實力,圖謀中原。”

石貝邊說邊將一副羊皮地圖拿了出來,走到帥案前,在地上展開,“以今日得到的情報來看,柔靈已經不把梁元的大軍放在眼裏了,十萬主力也多日去向不明。其意圖已經昭然若揭,就是以少量兵力吸引梁元大軍,而以主力南下,試探中原實力。”

石貝蹲下來,其他將軍們也紛紛蹲了下來,眾人圍著這張地圖,石貝指著地圖說:“從地圖上看,柔靈有兩條進軍路線比較理想。一個是立刻東進中原,與我決戰。另一個是向西,進逼良關。前者雖然痛快但是風險極大,柔靈多年被狥狳欺壓,實力不足,從長遠看,後者更為穩妥。”

齊峰說:“如果是這樣,在大雲關的龍大奎所部正好可以做我們的後援。我們在兵力上雖然旗鼓相當,現在又是冬季,可我們有充足的糧餉,而柔靈舉族南下,一旦被我軍纏上,不用一個月他們就會斷糧。”

潘企也說:“王爺,既然方略已經確定,那我們何時出發?”

石貝卻說:“不急,等我派出的斥候回來也不遲。正如齊峰所說,我們沒有後顧之憂,這一仗也就不用急著打。隻要我們能搶先堵住他們南下的道路,就不用急躁。”

石貝接著說:“然後,我們這方麵要竭盡所能,將他們的人馬困住,逼他們決戰,吸引在渠郡的柔靈兵力來此會合,同時準備將柔靈收服。而陛下那方麵借著幫黨陽解圍的機會,派兵圍困黨陽,趁這個良機,將梁元解決掉。這就是我的全部計劃。”

齊峰和潘企等將軍立刻陷入沉思,這個計劃規模完全超過了他們的預想。好在他們隻需要做將軍。

這時斥候進來彙報,眾人這才站起來,斥候說柔靈鐵騎已經開拔了,路線與石貝估計的完全一致。

打發了斥候之後,石貝說:“好,傳我軍令,全軍不舉旗幟,人銜枚,馬裹蹄,輕裝簡從,精銳大軍每天急行軍三百裏,務必在柔靈人之前趕赴預定戰場,修築營壘,堵住柔靈鐵騎南下良關的道路。”

石貝邊收地圖邊補充道:“此次進軍的關鍵隻有一個,專走人煙較少,路程卻更近的山路,嚴禁走漏風聲。山路難走要急行軍,不能被柔靈發現,所以能否嚴格執行軍法,令行禁止,同時還能關照到每個士兵,這是最難的。如今你們還能做得到嗎?”

潘企、齊峰和其他將領哈哈一笑,紛紛表示一定能嚴格執行軍令。石貝點頭,“好,全軍分為兩隊,輕裝步兵和騎兵日夜兼程,依托營壘工事堵住柔靈的南下道路,重裝士兵和糧草輜重隨後跟上。三天準備,第四日淩晨開拔!”

眾將領齊聲道:“謹遵王爺軍令!”

大軍開拔之後一路急行軍,沿著山路日夜兼程,幾天功夫行軍上千裏,真的做到了悄無聲息,柔靈隻顧著南下,又遇上了連場風雪,耽誤了一兩天路程。加上徹軍走的是小路,不僅更近也沒有多少人煙,柔靈的斥候偵騎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們。直到在穀口被他們堵住。

柔靈可汗不由得讚歎:“兩路人馬加在一起將近十萬人,居然一點消息也沒有。如果是石貝,這仗可就難打了,如果不是他,那太可怕了,中原人本來就多,想不到人才更多,莫非是上天要我柔靈人滅亡嗎?”

可汗身邊的將軍說:“大汗,這中原人就算有本事把十萬軍隊藏起來,可未必有本事和我們打硬仗。還沒開戰就先泄氣,這不是我們的大汗,草原上的英雄。”

可汗搖頭,“我是老了,但是我沒有忘記我是柔靈的可汗。馬上召集所有人準備大戰,我王庭本部精銳騎兵作為先鋒,其他各部隨後跟進,我們集中兵力趁中原人尚未站穩腳跟,突破他們的營壘!”

可汗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如果不能突破我們就要另想對策,絕不能和他們在這山溝裏死掐,這是死路。去吧。”

“末將這就去召集各部頭領。”

柔靈可汗走出營帳,看著山穀盡頭若隱若現的徹軍大營,漫天雪花之中,可汗發現自己真的老了,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向往著戰場了。“將族群的命運賭在一場戰爭上,這是宿命還是噩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