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下定決心石躔親政(1 / 3)

話說自從石貝擁立了石躔做皇帝,改元聖光,大徹迎來了第二位皇帝和太平歲月,一晃就是十二年。

聖光十二年端午剛過,中都城裏,聰親王府,石貝正捏著胡須在書房裏一邊飲酒一邊讀書。雖然是在閱讀,卻並沒有將心思都放在書上。今天在大殿上又有大臣請求石躔親政。但是石躔卻婉言謝絕了。

按理石躔早就親政了,卻一直沒有親政,朝野上下有人說石貝專權,把持朝政,但是石躔不肯親政,那些人也不好說什麼隻能在背後議論。

而且此時的大徹朝堂,丘狩早已經告老回鄉,現在的丞相是李增,朝廷內外的功臣元老大多都已經老了,石貝自己也年近天命了。唯一年輕些的就是不惑之年的王郃。

陛下究竟在等什麼,這樣一直不肯親政也不是辦法,是時候和陛下聊聊了。想到這裏,石貝放下書,“已經有幾年沒有和陛下在私下裏好好的聊聊了。”

石貝放下書,多喝了幾杯,搖搖晃晃的走進了後院。當年在地上畫下的圖樣,早已經修建成一座很漂亮的花園,去年剛剛修葺過,增設了一座假山。

在後院,石貝站在寒梅廊裏,想著明天怎麼和石躔交談。

卻意外聽到院牆外麵有一男一女,兩個人在竊竊私語。石貝還以為是哪個仆人丫鬟在這裏不檢點,躲在廊柱後麵仔細看著。兩個人走進花園,躲在了假山後麵。這時石貝仔細一聽才知道,那個男的原來是自己的兒子石鬆。

而和石鬆在一起的不是別人,就是衛尉將軍李釗的女兒,李青娥。這兩個孩子居然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互相依偎著,互訴情話。

石貝苦笑,孩子都長大了,也是時候考慮終身大事了。石貝看他們你儂我儂,旁若無人的,就躡手躡腳的溜走了。

這天剛剛散朝,石貝又一次請求晉見,石躔看也是時候了,就宣石貝進自己的禦書房。

石貝一身蟒袍跟隨內宮宦官步入禦書房,一眼看見石躔正在閱讀奏折,石貝正要行禮,石躔放下奏折站起來,“皇叔免禮。”

“謝陛下。”

如今的石躔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膽小的孩子了,他已經是在位十二年,年近二十的皇帝了。不說人高馬大,英俊瀟灑,也是相貌端正氣度非凡的青年。雖然一再不讚同親政,以至於朝野上下對石貝頗有非議,但石躔對此是有自己一番打算的。

石貝等人依然健在,他們對國政得心應手,自己雖然聽政十二年了,對朝政早已經有了自己想法,但是石躔打心底裏覺得,自己還是缺少曆練。這也是他一直沒有底氣的原因。

做皇帝是不需要什麼才學的,即使是酒囊飯袋也可以做下去。自己雖然是皇帝,可也是十二年來讀書騎射,認真參與朝政,不就是為了做一個好皇帝嗎。

“皇叔,不必拘禮。今日沒有大事,就不必以君臣相稱了。”

石貝微微點頭,說:“陛下幾年以來,始終不讚同親政。老夫也多次上奏卻被陛下逐一駁回。想必是因為陛下有自己的打算,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如此做法已經惹得朝野議論紛紛。老夫心中坦蕩,小人就未必這樣想了。今日求見陛下,隻求陛下早日親政,免得人心惶惶。”

石躔點點頭,“皇叔,稍安勿躁。來人,賜座。”太監搬來座椅,石貝入座後,石躔也坐下來,說:“皇叔,朕十二年來一直勤奮讀書,每天認真學習政務。皇叔都看在眼裏。但是朕十分清楚,自己還很稚嫩,恐怕還不能將政務料理的井井有條。所以,朕以為,今年就算了。”

石貝搖頭,說:“陛下去年大婚,群臣建議親政,陛下駁回,理由是等明年有了皇子再親政。今年又說自己稚嫩,要等來年。明年又明年,陛下不是要等朝中老臣全部故去才親政吧。”

石躔低頭,一時不知說些什麼才好。

石貝接著問:“陛下真的是在等待時機嗎?”

石躔深吸一口氣,默默的說:“皇叔,我真的能做好一個皇帝嗎?每次都駁回這些奏請,無非是因為朝中元老還很多,且不說軍中還有雷長、包銅、沈單和林榮,中庭還有丞相李增和刑部尚書王郃。朕一向聽政,恐怕沒有足夠的威信駕馭群臣。”

石貝說:“沒有做過,所以害怕。古往今來,也有不少年幼的英主一朝建立威信,從而建立功勳。何況李增、包銅等人看似跋扈其實內心極有忠義。陛下所憂慮的是像當年龍大奎那樣的人,可時過境遷,陛下已經成人,還有誰會威脅陛下的威信呢?”

石躔心中信心倍增,說的對啊,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乳臭未幹的小皇帝了。“皇叔的意思朕明白了。朕就……”

石貝躬身說道:“陛下親政之日,就是老夫歸隱之時。還請陛下恩準,成全老臣。”

“不行!”石躔斷然否定:“皇叔年方五旬,正當盛年,怎麼能辭官呢?”

石貝冷靜的說:“陛下親政,自然要有自己的一番作為,培植自己的親信。怎麼能占著官位屍位素餐呢?再說,多少年領兵作戰,入朝理政,老夫早已經心生退意,也該坐享天倫之樂了。”

石躔點頭,“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強求了。隻是懇請皇叔再等幾日,等朕理順了朝政再正式辭官也不遲。”

石貝想了又想,點頭了。但是又開口說道:“太後身體不好,後宮將有變故。謹防珠妃,安撫石遄。如果需要,去找雷長和沈單就好。老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