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楊征難得輪休,就在自己的書房裏教導石貝。但是身為官員,即使不用辦公也是要應付那些來訪的官員的,楊征才走開一會兒,石貝就又偷了懶,捧著一本閑書看個沒完。等到楊征回來,石貝連忙收起了手裏的書,楊征十分生氣,將石貝一通訓斥,加上朝中事務繁雜,楊征心裏極其煩躁,一氣之下將石貝趕到了柴房裏,還不準石貝吃晚飯。然後拂袖而去。
夜裏,石貝躺在柴房裏,透過天窗看到璀璨星空,石貝就在心裏想,為什麼自己會被關進柴房,是因為那本書啊。石貝從懷裏掏出了那本閑書,想了想將其丟出窗外,心說:我要讀好書,還要會讀書!可是怎麼才算會讀書呢?石貝想了又想,都說熟能生巧,石貝終於想到了。
楊征心裏雖有氣,但對石貝,平時管教的還是很鬆的,石貝可以在府衙裏自由出入,石貝在書房裏取走了很多的書,有《孫子》、《論語》、《孟子》、《戰國策》、《周易》、《老子》、《韓非子》、《史記》等,因為楊征沒有收回放石貝會廂房的命令,石貝就在柴房裏讀這些書。
此時的朝廷,因為與狥狳的戰爭,而焦頭爛額,楊征遷任戶部左侍郎,為了軍費和糧餉而終日忙碌,就更是對石貝的管教就更加沒有時間過問了。但是石貝卻在柴房裏,自己讀書,讀完一遍就在地上寫一遍,讀一遍,寫一遍,直到一本書滾瓜爛熟為止,幾本書下來,這柴房的地麵是土地的,已經從老土路變成爛土坑。不僅於此,石貝每背下一本書,就寫一篇文章,把自己從書中體會到的記下來。三個月下來,這柴房的地就徹底不能踩了,牆上也寫滿了字,寫著字的廢紙也有一堆。
楊愫在家裏也沒有什麼事做,除了每天師傅來授課,也就隻有在花園裏和丫鬟走走鬧鬧。這天吃晚飯時,楊征又在衙門處理公務,丫鬟也說:“老爺真是個勞累命,這朝廷裏的事是沒完沒了。老爺也是,那小哥在柴房裏多久了,還不讓出來。唉。”
楊愫沒什麼反應,隻是在吃飯,但心裏已經有層層漣漪了。吃過飯,楊愫拿了一盒餅,悄悄來到柴房門前,也不知道石貝在幹什麼,就趴在門上,透過窗欞看到,石貝不知道從哪裏找來許多的陶瓶和陶罐,擺在地上,一手舉著書,一邊振振有詞的,一會兒挪這個瓶子,一會兒搬那個罐子,來來回回的,時而慷慨陳詞,時而默默無語,也不知道他在搞什麼把戲,就一直在看。
看到石貝在朗讀手中的書本的來回走動時,不小心踩碎了一個小罐子,痛的石貝直跳腳時惹得楊愫笑出聲來,石貝才發覺自己被發現了,推開門一看,是楊愫。石貝怦然心動,立刻將楊愫拉進來,告訴楊愫自己在幹什麼。
原來石貝在用自己的方式重現古書中記載的戰役,今天重現的是長平之戰。而這些瓶瓶罐罐正是他的“棋子”,石貝就在這個地方玩起了沙盤遊戲,他對此樂此不疲。但是,在小楊愫看來,這個小子實在是太邋遢了,柴房已經麵目全非,被他弄得又髒又亂,他卻全然不顧,而這些對她來說也根本沒什麼可玩的。可石貝熱情的講著這些故事的意義,告訴楊愫,以史為鑒的道理。
楊愫問:“你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再說現在是太平盛世,也沒有人打仗啊。”
石貝很詫異:“怎麼,你不知道,現在就在打仗啊!”楊愫搖搖頭。石貝告訴她,現在朝廷正在西北邊關與狥狳大戰,而且打的很激烈。
楊愫就不理解了,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就問:“你是如何知道外麵這些事的?”
石貝就說:“是因為管家爺爺講給我聽的。他經常和其他人一起喝酒,聊天,但他不願意講故事給我聽。我發現管家爺爺的酒量很大,經常不夠量,我就趁師傅不注意把他藏起來的好酒偷一些出來;師傅自己喝酒時我去為他買酒,扣一些下來,把這兩種酒混在一起,給管家爺爺,他就會很開心的講故事。隻要事後兌一點酒到師傅的酒缸裏,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了。”
“管家爺爺不僅告訴我現在的戰事,還講了許多過去打仗的故事,再加上書上的記載,就那點事兒,我清楚地很呐。”石貝又說:“現在外麵打仗,打的非常凶,師傅是戶部的官員,每天處理那麼多事,家都沒得回,咱倆誰都管不過來,還說仗打的不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