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小道士話剛出口就覺得說漏了嘴,忙改口道:“餓了在我們家鄉話裏麵的意思是累了,上來睡瞌睡。”
小姑娘哦了一聲,沉默了一會兒,複想起了什麼,說道:“恁還沒跟我說青城山是哪呢!”
這似乎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小道士沉思了一會兒,反問道:“青城山就是青城山,還能是哪?”
小姑娘嘟囔著嘴,罵了小道士一句釁囚貨,然後說道:“恁看咱們少林寺就是鄭州哩,鄭州是中原哩,青城山是哪個省的?”
小道士摳了摳腦門,旋即冗長的歎氣,其實就是為思考這個問題而拖延時間,也沒聽師父說過青城山是哪個省的,師父總說輸人輸陣不輸氣,小道士一拍腦門兒,這氣可不能輸,於是說道:“青城山就在青城山省,這都不曉得,太笨了你,哈哈哈。”
小姑娘雲裏霧裏,讓這小妮兒感覺到莫名其妙的並不是從未在地圖上見過青城山省,而是搞不清楚這小道士怎麼說笑就笑,當即腹誹了一句這人該不會是個傻子吧?看樣子還是離他遠一點好,反正道士都挺討人厭的,於是也不給小道士打招呼,站起身來拍了拍灰塵,就朝山下走去。
這時小道士終於想到了什麼,對正準備下山的懷汴雪說道:“寺裏的師傅們說,要我和師父帶你走!”
那一天,懷汴雪哭著逃下了少室山,少林寺出動了好些僧侶打著燈籠,四處尋覓而不得。
在山腳,哭紅了眼的懷汴雪遇上了十餘頭猙臉山魈,被師徒二人從重圍中救出。
懂事的懷汴雪回頭看了一眼久佇在寺廟前的頭陀師父,然後頭也不回的跟在道士師徒身後,向一輪新月冉冉升起的西邊開啟旅程。
在少林寺燒了近半輩子齋飯的老頭陀站在寺廟前,想起當年在山門下抱起繈褓時,印入眼簾的便是那雙好看到極致的眼眸子,想想這些年這麼多難關都讓汴雪熬過了,說到底真是命硬啊,想到此處,老僧一抹眼角的淚花:“閨女長大啦,佛門清淨地就留不住了,臭道士,若敢欺負我閨女,老僧定要鬧上青城,叫你雞犬不寧。。。”
那一日,懷汴雪想起了師父打小就告訴自己有關於那兩年發生的事,便在臨行前往心裏種下了宏願的種子,起誓一世不入道教,起誓入佛教,要做那普渡慈航的大比丘尼。
你道教難以通的天,信來何用?天既降大災於人間,我信它作何?我自信我心中那朵金蓮,和那端坐金蓮之上的大慈悲菩薩!那一年,懷汴雪七歲,宏願萌芽,要以佛法救世人。
三個月後,懷汴雪上峨眉山,於金頂,跪在普賢菩薩鍍金金身下。三千煩惱絲盤於頭頂,世人一日不脫苦難,這苦這難便作三千煩惱絲始終縈繞於頂,她是百十年來唯一一個不用剃度便投入峨眉山華藏寺的比丘尼,十五年後轉入峨眉臥雲庵修行,再五年,當二十七歲的懷汴雪再次站在峨眉金頂上,再次叩拜那座六牙白象和普賢菩薩金身時,菩薩,笑了。
東天丹陽沉於雲海下,佛光由下往上蒸騰雲海,金湯翻騰當中,峨眉山如靈山,華藏寺如大雷音寺,普賢菩薩高坐六牙白象背上,對懷汴雪低眉,而笑。
與華藏寺齊名於峨眉山的臥雲庵,於那一日出了一位大法師,此人便是當時人稱比丘尼再現人世間、素有菩薩麵容菩薩心腸的驪珠法師——懷汴雪。
八十年代風和雨,天府江湖開大榜,十座川中名山相互輝映,除了貢嘎雪山上的藏傳法王當屬川中第一以外,青城一脈執牛耳者劉心齋立於第八。
那一日,望江樓上風滿樓,一位軍中大勳老而彌堅,潑墨長卷間是筆走龍蛇,用一手漂亮的瘦金鶴體在巨擘榜第九道橫行上提名三個大字,懷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