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費帝舉動(1 / 2)

“宜雪,你是說,本侯大舉用兵,行調虎離山之計,將樸貞引出來殲滅,繼而趁機拿下海城?”黃胤明白宜雪的意思,這種想法,他也曾經有過,但一直有些猶豫,他不太肯定樸貞的為人。

許是費笑言猜出了黃胤的高明手段,是以此次派出的上將樸貞,是個極不顯眼的上將,二十餘年的疆場廝殺中,此人竟從未立過大功,也沒有殺過什麼名將,好在此人也沒犯過什麼錯,關於此人的事情,傳出來的,自然就少的可憐,鄭道特別打聽了許久,也是所獲極微。

“侯爺,兵法雲,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末將以為,宜將軍的計策可行。”趙引也說話了。

伸出手來,隨意地摸了摸鼻子,黃胤望向了趙引,一臉的期待之色:“趙引,你說說為什麼?”

“侯爺,剛才聽過李將軍的話之後,末將隱隱猜測出了侯爺的計劃。末將以為,海城防守慎密,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毒瘤,若是不拔除,早晚都將會是我軍的重大阻礙。而且依末將看來,費笑言分兵到了海城,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後路做鋪墊,他明顯已經感覺到了費國的末日。侯爺和林暖琿都曾布下天大誘餌,殲滅敵軍,如今侯爺若是再度施展這種計策,樸貞恐怕萬萬想不到,一旦他出擊了,即便兵馬不多,我軍也可先消耗他的實力。”趙引立即開口說話。

事實上,在黃胤的計劃裏,也是把糧食放在了首位。盡管費國年年戰火,百姓困苦難生,但每個城池的糧食,都還是有著極大的數量的,是以勉力維持了費笑言的窮兵黷武。黃胤出兵舉城,正是為了擴大地盤,接下來,覺城和意城正是他的目標,倒是海城,讓他頗傷腦筋。

黃胤很明白,隨著他的地盤越來越多,兵馬自然會增加,即便是占據了一座座的平原城池,易攻難守,隻要他的兵馬,將領和錢糧足夠,也不一定就有問題;反之,若是他一心攻打海城,即便攻下來了,以他渡海作戰的條件來講,城池不多的話,一旦要獨立,糧食難免成為心腹大患,是以他一直都更傾向於取下更多的平原城池,對海城和黃城形成包圍之勢。

見得無人再說話了,黃胤沉吟了片刻,終於道:“費笑言是兵法大家,一旦亡國成為必然之事,海城和黃城就定當是他最後的據點,這一點,本侯不希望看到,但海城如今防務穩固,本侯也不易取下,既然你們都同意這種調虎離山之計,本侯就如此行動好了。”

“侯爺,若真是如此興兵的話,這留守的一將,必然不能是善戰之輩,而且不能是先天高手,否則的話,樸貞舉棋不定,或許終究選擇了龜縮海城之中不出。”趙引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唔,趙引越發會用兵了,也很會分析敵人的心思,我倒是可以放心讓他領大軍征戰四方了。

黃胤想了想,又朝諸位將軍望了望,最後目光落到了糜然的身上:“糜然,你雖有些名氣,卻並未展現出名將之才能,或許能夠吸引樸貞。本侯給你一萬兵馬鎮守封城,若真是樸貞親自出兵的話,你多半不敵,便放棄封城好了,隻是務必要盡可能多地保存本侯的精兵;若樸貞沒有親自領兵,但進攻的兵馬較多的話,你就據守封城,與之大戰,盡可能多地消耗他們的兵馬,而最終,你還是難免失敗,本侯卻不會怪罪於你;至於他們不來進攻,那便罷了。”

“遵命。”糜然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此時隻是立即領下了這樁任務。

田楷真眉頭微微一皺,有些詫異地道:“侯爺,每次出戰之前,你都會命令鄭山河上將軍行造謠之事,為何這次出兵,卻放棄了這一措施呢?觀以前的效果,似乎都是極好的。”

“此一時,彼一時。這一次,本侯麵對的,是一個不知虛實的上將,麵對這種情況,與其大肆造謠,不如直接興兵,不給樸貞反應的機會。費笑言不是無知之輩,肯定向樸貞密授了機宜,本侯若給了樸貞反應的時間,戰局恐怕瞬息萬變,他未必會出兵。”黃胤略微解釋一番。

頓了一頓,黃胤又繼續下令:“事不宜遲,明日二月十四,是個大好的日子,正是興兵之機。趙引,本侯給你十萬兵馬,其餘中低級將領任由你挑選,攻打覺城,進而威脅帝都,關衝和李顯也隨你出征,此一戰以李顯為先鋒;田楷真,宜雪,你二人隨本侯出征,攻打意城。”

軍令一下,眾將轟然領命,關衝本來有些不忿的,卻被趙引使了個眼色,故而想起來李顯剛剛投降不久,未曾表明忠心,而明侯本就是在給李顯機會,他固然好戰,也能明白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