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背後一劍(1 / 2)

多年後,曆史學家司馬在《明王》中如是寫到:一三一八年十月十八日,明王美人計得逞,旬國邊關大帥眠長斬六名將領,率五萬兵士投降。明王繼而誘出王叔李凱沿的五萬大軍,與平原處圍殺。此一役,明王攻克旬國,並赴旬王之宴,與旬王論成敗,後旬王自刎當場。

時間,過起來,總是出奇地快,往往在人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已經悄然地溜走了。

十九日的中午,黃胤吩咐秦瑤替趙引二人主持婚禮,自己卻是一個人靜靜地離開了。

以前的旬國,如今的旬城北部沿海地帶,有著一處不同尋常的地方,卻是原旬國王室的陵地。

本來依著秦瑤的想法,是要趙引夫婦和自己二人都在二十日成婚的,可黃胤卻沒依她心意。

陵地出奇地寧靜,因為已經沒有人來了,落葉,積土,早已為這裏披上了一套質樸的衣裳。

旬王知道黃胤不是濫殺之人,卻還是將所有的親人都轉移了,他希望他們去過平凡人的生活。

走在這蕭索的小路上,黃胤見到了一座座曆代旬國國君的墓塚,直到最深處,他才聽到人聲。

昨天李振興死亡之後,黃胤便吩咐軍士,將這位末路王者葬於這裏的陵地,質樸一些便可。

李兄,你走了,我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卻多了一份失落,這天下,本應該精彩的。

如今,你已經落葉歸根了,可以永恒地靜思了,我卻還要絞盡腦汁,癡人做夢,圖盡天下。

啊--慘叫聲忽然傳出,一聲,兩聲,三聲,四聲,無聲,終於結束了,寧靜再度回歸。

隔得還遠,黃胤感應不出前邊發生了什麼,但他卻明白,自己派來的無名軍士,已經是死了。

他的腳步,依然是不急不緩,他的心跳,仍然是很有節奏,他喜歡靜,哪怕已經被打破。

好一會兒之後,他終於走到了這條路的盡頭,他看到了一口普普通通的棺材,和五具屍體。

先天高手,好厲害的劍法,劍過不留痕,劍過不流血,這旬國,什麼時候還有這種人物?

黃胤沒有發現對方在哪兒,可他卻能感受到肅殺的氛圍,他從軍以後,對這種氣息極為敏感。

他又前進了幾步,望了望,見得墓穴已經挖好了,微微歎息一聲,雙手揮舞開來,將幾具軍士的屍體先轟進了墓穴,繼而才雙手按上棺材,運轉功力,把這棺材穩穩地放進了墓穴。

李兄,你生為人傑,死為鬼雄,此時便已要了我幾個手下相隨。黃胤自嘲著,又是幾掌轟出去,將周圍的泥土翻起來,很快便蓋住了棺材,讓這位末路王者,算是得到了安息。

少頃,黃胤閉上了眼睛,靜靜地站著,一動不動,他在聽著風的聲音,是他此時唯一能做的。

一道人影現出來,身著黑色蒙麵裝,連腦袋也包裹了起來,看不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這人手中有一把劍,想來是極好的寶劍,那光華,閃亮無比,好似銀河忽然就傾瀉下來了。

這是毫無花哨的一劍,極為平常的一劍,隻是筆直地前進,目標則是黃胤的後背。

好厲害的劍法,大巧若拙,返璞歸真,隨隨便便的一劍,卻蘊藏了無盡的變化,我也看不透。

這一劍,很快就到了黃胤的後背,奇怪地是,黃胤未曾動半下,任由那寶劍刺入了身體。

“你死了王,我受你一劍,已作償還。”黃胤淡淡開口,後備已經開始淌出了殷紅鮮血。

刺客拔出了劍,他刺得並不深,還沒有觸及要害,敵人不還手,他不會殺死敵人。

“你殺了他,為何又要葬他?”刺客是個女子,聲音還頗為好聽。

鮮血已經染紅了衣襟,黃胤不管不顧,隻緩緩轉身:“你是他什麼人?為何之前不曾見到你?”

“你應該先回答我的問題。”刺客似乎是個很講道理的人,耐心也明顯比一般人要好。

黃胤抬起頭,似乎在望著天空,他見到天空晴轉多雲,他感受到大風乍起,似乎多出雨滴。

“他是個英雄,英雄應該被尊重。你看,這蒼天,也要為他哭泣,風雲也在為他歎息。”

刺客手一抖,長劍已到了身後:“二十一年前,王還不是王,隻是王子,王子外出的時候,救了一個難產的女子,這女子順利生下了女兒,多方打聽,才知道了王子的身份。這女子決定,日後王若有難了,她必要報恩,可這女子在四年前死了,臨死前,她把這使命告知了習武的女兒。這個女兒,便是我,這個王,便是眼前剛剛逝去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