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定神(2 / 3)

定神須先融合三魂為一體,成就陽神,再觀想七魄為陰神,最後陰陽合一,厎定元神。

魂魄修煉風險很高,定神失敗有七成機率造成三魂混亂,成為瘋魔或白癡,有兩成機率直接死亡,隻有一成機率會保持基本正常,但元氣大傷在所難免。

無名想到自己的逆天誓言,自覺人生毫無退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堅定了意誌,理順了情緒,在淨手、齋戒,沐浴一番之後,即著手定神階段的修煉。

先熟讀定神法決,確認無誤,然後入靜修行。

在冥冥中感覺眼、鼻、口、舌、身、心、意俱安之後,逐一觀想分別藏於頭頂靈台、胸腹膻中、丹田氣海的三個紅色小人狀魂魄。

當他的精神意識通過內視之法進入三個穴竅時,發現每個穴竅都空空蕩蕩的,哪有什麼紅色小人?

無名沉住氣,仔細回想了下定神口訣和要領,並無一處遺漏,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突然,心中靈犀一閃,想到《鬼修初解》裏講的三魂無形無相的道理,本來是無所謂紅色人形的,紅色人形是觀想的產物,何為觀想?所謂觀想,就是在大腦中塑造一個虛擬的存在!

為什麼一定要觀想出人形?人是萬物之靈,觀想人形既是冥冥之中大道規則的指引,也是人的本能!為什麼一定要是紅色?三魂屬性為陽,七魄屬性為陰,紅色代表陽性極致!

一點通,處處通,難怪用內視的方式不能發現,內視隻能看到有形之物,而不能看到虛無的靈魂啊!

虧得無名靈魂能量強大,對《鬼修初解》理解透徹,換個人隻要悟不透這點,就會出現魂障,觀想不到三魂,何談定神?

無名收攝五心,一縷執念不滅,想象著天魂端坐於靈台,智珠在握,洞徹萬方;

人魂嬉戲於膻中,靈動活潑,主生命和一切行動;

地魂紮根於氣海,動靜唯如,主力量之源泉。

他慢慢陷入了一種似醒未醒,似睡未睡的狀態,隨著時日遷延,三魂觀想越來越清晰,直至動念之間,三魂盡顯。

幸得無名已是先天之體,有較強的辟穀能力,才能一口氣堅持這麼久,但終就還是被一陣饑餓感拉回現實,不得不停下來祭奠一下五髒廟。

休整一夜後,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無名又開始嚐試三魂融合。

融魂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三魂互相吞噬,大魚吃小魚,最後三魂一統,該法收效神速,但有可能損失部分靈魂功能;另一種是三魂相互磨合,比較安全,但時間較長。

無名不缺時間和耐心,選擇了後者。

首先要將天魂下移到神庭穴,讓人不解的是,就是這小小的一竅之隔,居然有一種寸步難行的感覺,為何?

因為天魂有一種往上飛升的天性,行百步退五十!

“怪不得人們都說,人死後靈魂會升入天國!”

當他小心翼翼地將天魂位移到神庭固定下來時,早已是汗濕衣襟!

人魂的移動卻出人意料的輕鬆,似乎意念一到他就自行的遊到了神庭穴中,不由得準備吃大苦的無名輕籲了口氣。

但在位移地魂時,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那地魂居然重逾萬鈞,穩如泰山,寸步難移!

無名集中了全部精神觀想,奈何始終如蚍蜉撼樹,難道,就此功虧一簣?

無名大腦極速運轉,苦苦思索脫困之法,為何地魂不能移動?

地者,大地也,代表的是力量之源,凡人離開大地就失去了依靠和力量,丹田氣海相當於人體中的力量源泉,地魂離開氣海豈不是失去行動力?

也罷,地魂不能上移,就讓天魂、人魂下移!

考慮到單獨下移天魂很難,人魂則輕鬆隨意,於是靈機一動:“讓兩魂攜手下移是什麼效果?”

於是觀想天、人二魂雙手互握,取天人合一之姿,緩緩向下旋轉。

“果然有效,吃了天地元胎後,我的腦袋似乎比之前好用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