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她朝著小亭的方向一連喊了兩聲,卻未有人做出任何回應,一時情急向著小亭飛奔了過去,一入亭中也顧不得禮儀抓著其中一位僧人的雙肩急切的喊到:“彥明,你記起來了是不是,是不是啊?”

僧人一對清秀的小山眉瞬間聚嶺成峰,很客氣的拔下了靜女的雙手,站起身退了兩步才有條不紊的施了一禮:“阿彌陀佛!靜女施主,你這是作何?”

“你想起來了是不是,想起你是彥明?!”靜女仍是激動非常,一度想去握住對方的手卻都被僧人避了開去。

僧人仍是攢著眉但神情也並無不耐,頗為心平氣和的嗓音幹淨又清冽:“靜女施主,貧僧法名執悟並非彥明,你入執太深已生妄念。未得涅槃,眾生無不六道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豈是一個名諱就能說道完的?”

“那她呢?不要說你們是夙世因緣!”靜女有些失態的手指亭中另一位尷尬站立的姑娘,略顯氣憤的臉上微微泛紅。

執悟一對眉頭攢得更緊了,平靜的臉色終於染上薄怒:“阿彌陀佛!靜女施主請慎言,何故平白汙人清譽?貧僧二人就不打擾三位施主了,請隨意!”說完轉身對著那位滿臉不安的姑娘施了一禮:“阿彌陀佛!丹若施主請多海涵,若不介意,請隨貧僧移步,此處多有不便。”

丹若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遷怒得有些無所適從,連帶笑容也有些僵硬:“大師多慮了!”向眾人施過一禮便隨執悟絕塵而去。

眼瞧著靜女越來越絕望的臉色,月見歎了口氣:“諸法從緣起,彼法因緣滅。走吧,給你講個故事。”

發生這意外三人也沒好心情在雲堤寺內逛下去了,一路朝寺外走月見一路講起了故事。

“故事始於一座山中古寺,古寺中有一株修行了千年的曇花,日日受佛性熏陶眼見隻差臨門一腳便可得成正果,孰料一日寺中來了一位香客,香客是位清麗秀美,氣質閑雅的閨閣小姐,來寺院上香是想求得一門好姻緣。

小姐上完香在寺中閑逛時碰見了這株曇花,眼見曇花耷拉著葉子花骨朵也懨懨毫無生氣便生了憐惜之心,尋來山泉水給曇花喂了個飽。

曇花在休眠中醒來時與正給他澆水的小姐對了個正著,一時隻覺春風拂麵而來,刹那緣起,劫數生。

於是,曇花跪在了佛祖前,求佛祖賜下姻緣,哪怕是用千年的修行換得短暫的一世姻緣也無怨無悔。這一跪便是如磐石般整整三百餘年。

終於,佛祖在一日應允了他,許他與那小姐一世姻緣。

他得償所願,滿心歡喜的去了忘川河邊,踏上了奈何橋,喝下了孟婆湯,投胎於一戶小富之家,為家中獨子。父母雙親在他周歲宴上給他定了娃娃親,小未婚妻晚他幾月出生,兩家是門當戶對,又是父親好友之女,說來也是親上加親,定下此門親事算是皆大歡喜。

他自幼便比常人聰穎,六歲能詩,八歲能文,以一十六歲之稚齡便熟讀詩書三千卷,被譽為第一才子,隻等兩年後一舉狀元及第。金榜題名日也將是他洞房花燭夜,人生兩喜一日盡得,何等快哉!

諸行無常,在第二年春遊時,他遇見了一位姑娘。姑娘在開滿桃花的林中又蹦又跳的拉扯著一條細絲,細絲的另一端係著一隻紙鳶,燕子模樣的紙鳶在姑娘的手中仿佛活過來似的,在天空振翅欲飛。

他看得呆了,從未見過如此靈動可愛的姑娘,隻覺他的小未婚妻與平日裏見過的那些大家閨秀都活似一幅幅平板的仕女圖,瞧著光豔亮麗卻毫無生氣,難及上她一絲一毫。

與姑娘接觸後更是歡喜姑娘俏皮、靈活的小性子,在得知姑娘也對他有意時便生了退掉娃娃親的心思。在心中有了歡喜的人後,他便不想再如從前般懵懵懂懂的度日。

他很果斷的跟父母雙親坦言了,得到的卻是父親的大發雷霆與母親傷心失望的淚眼。他沉默了,他不過是仍依靠父母生活的無知小兒,離了父母什麼也不是,談何作主自己的人生。在一番深刻的反省過後,他悟了,如是更加廢寢忘食的寒窗苦讀。

下一年,他終於如願以償,狀元及第,金榜題名。在父母雙親還未來得及為他慶賀時,他身著狀元服親自去退了親,父親在得知消息後,氣得一病不起,更在得知他的小未婚妻因退親之辱毅然削發為尼,從此青燈古佛常伴時,躺在床上隻餘下出的氣。

縱使事態發展到了如此田地,他也沒想收手,古往今來,任何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他沒有錯。

他依習三書六禮迎娶兩情相悅的姑娘,老父卻在他跨馬出門迎親時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母親也隨老父一起駕鶴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