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上人,吃苦中苦。這些包括好多的東西,但目前在我看來,最苦的莫過於寂寞以及別人的誤解。孔子曾說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但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這個樣子呢?
這種事情我在高中的時候感觸最深。剛上高一的時候,學校裏比較資深的老師一般都在教高三高四的班級,而我們的老師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實習生,對於好多的事情都不太熟悉,當然我們更不了解高中的情況,做錯事是難免的。但有一次上課我明明沒有做錯什麼,但是被老師批了一頓,我當時就在課堂上為自己辯解,和老師爭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以我給老師道歉結束了。但是事後心情一直不好就和老爸傾訴,爸爸聽後隻是微微一笑,說:“很多的事情不是一定要辯個對錯,當今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隻有認清這一點才能在社會中立足。現在還在學校就已經開始這個樣子了,以後到了社會上這種事情會更多,但是一定要學會隱忍,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是經曆了數不盡的屈辱,但是也從沒人去為他申冤。”對於這一番話我當時並沒有怎麼理解,但是認識到再牛人前你就是孫子,無論對錯,都是人家說了算。所以我一直想改變這種情況,這也是一直支撐我一直堅持上學的信念。
對於好多的集大成者更加喜歡清靜,並不是因為本性就喜歡自己一個人,而是在奮鬥的時候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對於繁雜的社會,聒噪的生活產生了厭倦。曾經看過一個人的傳記,他將自己上大學前高三奮鬥的時光,那時候的中國對於學習還是比較認真的,很多的學生還是比較努力學習的。這個人最開始有不少的同學關係都不錯,但是隨著課程的增多,他開始減少了外出的時間和次數,漸漸的和朋友們越走越遠,別人還在背後議論他,感覺他性格孤僻,不願交往。他也毫不在意,在後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很多的事情不是在酒桌飯局上弄懂的,更多的是在自己一個人靜心思考後獲得的頓悟。隻有經曆過獨自一人的寂寞生活才會更加懂生活,更加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於現在的社會,簡直是浮躁的不行,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滿腔抱負,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忽略了人生在世的生活真諦。我特別感謝之前的一位語文老師,是他讓我明白了上學的意義所在以及發展的目標。如果他能夠活在古代一定是一個瀟灑飄逸的詩人,毫不在意自身的得失。那時候他說這樣的話簡直沒辦法理解,感覺老師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古代有什麼好的,沒電沒網,什麼都幹不了。到現在雖然還是感覺古代不好,但是特別能夠理解當初老師的話,如果活在古代,我們可以享受或是堅守自己的一份清靜,不會受到外界社會的幹擾,但在現代社會,每天我們都會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沒幾分鍾我們就想看看手機,想要了解一點世界上剛剛發生的大事。
信息時代說起一份清靜簡直就是奢侈品,曾經我試過,一個星期沒有上qq,沒有上微信,後來一看一個星期,除了騰訊新聞和幾個群的消息,沒有其他。你不是這個社會的必需品,少個你別人不會感到什麼,社會照常運行,地球照轉。所以說不要總是以怕耽誤重要的信息為借口,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而上網。
如果真的想要找份清靜的話,其實是很容易的,找一個晴朗的午後,捧一本喜歡的小說(不是電子版的),在陽台上或是在書房,是一種不錯的顯示方式,沒有生活上的壓力,沒有網絡上的虛幻,更沒有社會上的心機。讀書可以說是現在人能夠找到的少有的幾種用來放鬆的方式了,其實,現在的生活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很不容易的。
尋一單獨時間,靜心,凝神,感悟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義。守住心中的寧靜,耐住身旁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