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藍月的死,談興正濃,隻聽到門口有人低聲地咳嗽一聲,聚在我辦公室的人馬上都灰溜溜地離開了。這人,當然是我老舅了,無論多麼嘈雜的環境,全報社的人都能甄別出他的咳嗽聲,低啞、渾厚、威嚴,拖著長長的尾音。
老舅看大家都散了,才不急不緩地踱進來給我安排新的采訪任務。我又要回到了無序的工作狀態中去了。新的任務好像在告訴我,“必中”美術培訓學校的事件已經過去,並開始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把小周叫到辦公室,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小周卻向我提出請幾天假,她說想回家,有些私事要辦。我想了想,考慮到老舅安排的采訪任務並不緊張,我一人也能搞定,就同意了。而且,小周確實有很長時間沒有休息了。
晚上,在家上網,回想起今天在藍老家裏欣賞的書畫作品,依然意猶未盡,我打電話給小周,讓她把在藍老家拍下的作品發給我再好好回味一下。小周的電話中傳來薩克斯輕柔的旋律,嗬,放了假,是該好好輕鬆一下。
電腦屏幕上,那幅被藍老珍藏的《蘭溪》,越看越有味道,運筆不似吳越的大寫意潑墨畫那樣肆意奔放,舒緩中帶著韻律,墨色沉穩濃重而不膩,力道蒼勁而內斂,卻剛剛好表達了蘭草的柔韌與優雅。好的作品就是這樣,能讓人長久地品味,每次都能品出不一樣的韻味。
看來,藍老的祖輩也一定不是等閑之輩。一時好奇,我在搜索網頁上打上了“幽蘭居士”,點擊搜索,網頁上現出幾十萬條相關信息。我慢慢地瀏覽,翻過無數頁,還真被我找到了相關的資料。
“幽蘭居士”,原來本名是藍石,湖南湘潭人,清朝末期的著名書畫藝術家,金石書畫均造詣非凡,猶善“蘭”、“梅”。光緒時期聲援維新變革,維新失敗後,為逃避清朝政府的迫害,舉家流亡海外,輾轉多個國家,最終卒於新加坡。
難怪藍石在《蘭溪》上題的詩裏有“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原來他是客死在他鄉。想起那個多災多難風雲激蕩的年月,不知道有多少前輩先人流亡海外,其中不乏像藍石這樣的藝術家、科學家,真是令人歎惋。好在現在還有像藍海這樣的後人陸陸續續地返回故鄉。
我又繼續搜尋關於藍石的信息,另一條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前年英國倫敦藝術品拍賣會上,藍石的一幅國畫作品《冰梅》以220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藍石的畫作在國外居然可以賣到如此高價,我深感震驚!
我點開畫作信息,作品尺幅也是二尺見方,畫的是寫意梅花。畫麵上雪花飛灑,濃墨遒勁的枝幹上,點點紅梅嬌豔似火。留白處依舊是剛勁有力的瘦金體題款,題的是陸遊的一首長詩——
冰崖雪穀木未芽,造物破荒開此花!
神全形枯近有道,意莊色正知無邪。
高堅政要飽憂患,放棄何遽愁荒遐。
移根上苑亦過計,竹籬茅屋真吾家。
平生自嫌亦自許,妙處可識不可誇。
金樽翠杓未免俗,篝火為試江南茶。
我再細看作品的介紹,更是瞠目結舌!原來《冰梅》與《蘭溪》竟然是一對!介紹上說,因《冰梅》是單獨拍賣,故成交價格還有所保留,如果與《蘭溪》成對拍賣,將更為珍貴!
藍石老人一幅小小的國畫作品,在海外竟受如此追捧,是我始料不及的。不過,藝術品收藏市場日漸紅火,類似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且國外收藏界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識也在逐步加強,珍稀國畫作品的價格也一直在水漲船高。在拍賣會上,國畫作品動輒幾千萬上億的現象也已不再新鮮。
介紹上也說了,藍石老人的作品骨骼清奇,意境深遠,且存世的作品極其稀少,因而也日益受到收藏家們的關注。特別是《冰梅》與《蘭溪》這對作品,是老人臨死前的遺作,更是極其珍貴,所以才會拍出如此驚人的天價。
看來,《冰梅》與《蘭溪》都是藍石老人臨終前留給後人的遺作,既表達了老人思念家鄉的情感,也作為遺訓告誡子孫後代要具有蘭梅一樣的高潔品質。可惜的是,在那海外飄零流離失所的日子裏,他的後人遺失了其中一幅,到如今,隻剩下了《蘭溪》還保留在藍海的手中。
我一想到藍海家裏懸掛著的那張不起眼的《蘭溪》竟然價值數百萬英鎊,依然是感慨不已,恍如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