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選擇下,溫家寶總理呼籲全世界都提振信心、攜手合作、共克危機。並提出實現GDP增長8%左右的目標,中央迅速出台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條措施。
經濟刺激組合拳:財政貨幣政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2009年2月17日在美國西部城市丹佛簽署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標誌著奧巴馬“新政”正式付諸實施。奧巴馬說,經濟刺激計劃將是重振美國經濟的一個起點,將“為美國經濟實現持久發展和繁榮奠定基礎”。
經濟刺激計劃幾乎涵蓋美國所有經濟領域,資金總額中約35%將用於減稅,約65%用於投資。在減稅項目中,每個美國勞動者最高可獲得400美元退稅,每個美國家庭最高可獲得800美元的退稅;在投資項目上,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能源將是兩大投資重點。該計劃將為美國保住和創造約350萬個工作崗位。
為確保這些資金得到透明使用,白宮當天專門開通一個相關網站,公布經濟刺激計劃所有資金使用詳情。官員表示民眾可以通過該網站查詢到每筆資金的具體流向。
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政府最龐大的開支計劃,輿論普遍認為,在上台不到1個月時間內,這一計劃即獲得通過,是奧巴馬的一個重大勝利。
每當社會經濟麵臨衰退的時候,政府總會站出來拋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這是因為在一個市場經濟中,消費和投資是由無數個體的家庭和企業決定的,它們在衰退時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增加開銷。而在這個時候,政府就應該當一個大買家,政府出資去投資。市場受到這個巨大的“新主顧”的刺激,就會終止不景氣,轉入興旺。
央行處理通貨膨脹問題,就是通過所謂的貨幣政策。央行是如何操作的?它把你手上多餘的錢收回來叫你不要花了。每一個老百姓手裏的錢都是潛在的需求,大家都用這個錢去買自己想要買的東西。比如,大家都去買豬肉,豬肉價格就會上升;大家都去買礦泉水,礦泉水的價格就會上升,那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個錢不要花掉。你不花錢,物價就不會上升。但是讓老百姓不花錢,那就需要政府使用貨幣政策進行調控。
貨幣政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以下幾項:
第一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製度是在中央銀行體製下建立起來的,世界上美國最早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存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製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證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後才逐漸演變成為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假如銀行有100元存款,銀行借給別人,才有利息,才能賺錢。銀行怎麼賺錢?通過息差賺錢。比如,銀行通過息差賺取2%的利息。銀行不能100%放貸。如果老百姓存了100元錢,銀行全都放貸了,但是當人取錢時,銀行沒錢給人怎麼辦?這就會造成金融危機。因此,中央銀行要求每一家銀行必須要保存一定的存款準備金,這樣才能防止出現別人來取錢時沒有錢的狀況。中央銀行時刻要求保留一定的存款準備金,即銀行就會把儲戶存款的一部分拿來放貸,剩下的不能放,放了就麻煩了。老百姓去提款的時候,銀行沒錢,那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存款準備金率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銀行,供提款人取現金用。也就是說,如果銀行有100元錢的存款,就隻能放貸80元,那麼,企業就隻有80元錢來購買產品原材料。這樣,社會的通貨膨脹壓力就小很多,因為隻有80元錢來購買產品。所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的目的,就是把多餘的錢收回來。
第二是利率政策。這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製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杆,在國家宏觀調控體係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