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鄉集(1 / 2)

如果年刀鮮兒以為事情已經完結那就錯了,當她穿過人群在集場裏看到石頭的時候,她真心覺得一時的心善簡直就是被血石奴役得太慘了,才會腦袋進水找點平衡招惹上拖油瓶。她假裝沒看到,自己挎著小包飛快的從小攤前溜走了。不過也一定是想來找她的吧,鄉下比城裏好討食一點,對孩子也會憐惜一些。

年刀鮮兒壓下心中的不爽,挑著厚布上鋪著的絹花頭繩,大多她都沒見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論她心裏如何想,總有些東西根深蒂固的印在腦子裏,一時改不過來。她到這兒後還沒剪過頭發,已經從七長八短的鍋蓋頭留成了齊腰的長發。小孩子身體被慢慢的養好,發質也改善很多。之前東奔西跑的一直用布包著,現在閑下來了就想好好的打扮一下。做好了衣服,頭發也要好好的打理。這裏的人不會梳發髻,就用頭繩係著。頭型主要是用剪的,還有各種燙卷。入鄉隨俗,她隻想著要自然些的,人小用不著造那麼多蛾子,她也接受不了。

正在挑選的時候一個泥棒子腿從她頭上跨過擠了進來。

“小丫頭讓讓啊······”泥腥味散出來,這是一個中年婦女,看不出有多少歲,往往因為常年勞作而顯得比真實年齡衰老許多,褲腳上還有不少泥,衣服也特別舊了。一般來說,鄉下趕集也算大事兒了,年刀鮮兒看著換一套幹淨半新的衣服趕集應該是默認的規矩,穿得邋遢會丟麵子的吧。雖然不富裕,但不是不知禮。那女人半撅起臀部將年刀鮮兒有意無意的抵了出去,弓著背挑挑揀揀,還不忘敘敘舊講講價錢。裴家溝的人大都姓裴,沾親帶故的。兩個人在閑時碰到了,總得說上一會兒。小女兒興奮地待在背簍裏攀著她媽媽,比年刀鮮兒小上兩三歲,也是髒兮兮的。看來也是日子過得難,連換一身衣裳的時間都沒有。勞動力不在,做事的除了老人就是女人,年刀鮮兒見到的女子都是十分能耐,撐起大半個家。比她那時那些大門不出的閨秀要強得多。這個羨慕不來,誰叫生錯了時候呢?

被人擠一下也沒什麼,畢竟這兒比前朝鼎盛時期還多不少人,實屬平常。年刀鮮兒站起來退後幾步,讓了一下。這是一個鄉裏五天一次的小集,來的人不少。個子不高的年刀鮮兒難免被人背著的背簍頂來頂去,她有些憋屈的繞到攤子後麵走,倒是寬敞。她自然是不會打這裏的人的主意,一來用不著,二來她還是稍微有一點職業道德的,還有就是大概花錢比摸錢感覺舒服吧。年刀鮮兒一路看過去都是些小攤子,順著大路兩邊擺放著。不具什麼類別,占著什麼位置就在哪兒。東西自然是比不上城裏的商場貴氣,但頗有一番鄉土特色。年刀鮮兒像之前一樣,看上了很多東西,還是隻挑少少的買。比如說那些鮮豔的頭繩,比如說沒見過但很多人都排隊買的小餅子。買多了提著麻煩,人多又不能放到別處。

至於一開始看到的小石頭,早就拋到腦後了。年刀鮮兒到小館子裏叫了一碗混沌,一塊五毛錢,吃得很滿足。她歇了一下,看到人回了大半,天還是陰著,雨一時半會兒還下不下來,才慢悠悠的再逛了一圈。最髒的牲畜在街尾,年刀鮮兒把剩下的小雞仔買了,剛剛八隻,說是兩公六母,精神還好。那人還搭了一個小籠子,提著滿輕巧。她暫時是沒有雞蛋吃的,但有時可以到山裏摸到幾個鳥蛋,口感都差不多。買雞蛋太麻煩了,她不費那些勁。買了雞就得在圈一個籬笆,年刀鮮兒想想自己織籬笆的手,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