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要按照國家規劃、城鎮化發展趨勢和工業布局,引導交通、信息、研發、設計、商務服務等輻射集聚效應較強的服務行業,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培育形成主體功能突出的國家和區域服務業中心。進一步完善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等交通基礎設施,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係,加快建設上海、天津、大連等國際航運中心和主要港口。加強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和集疏運的銜接配套,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樞紐城市強化物流基礎設施整合,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選擇輻射功能強、服務範圍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立國家或區域性金融中心。依托產業集聚規模大、裝備水平高、科研實力強的地區,加快培育建成功能互補、支撐作用大的研發設計、財務管理、信息谘詢等公共服務平台,充分發揮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的作用,建設一批工業設計、研發服務中心,不斷形成帶動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的新增長極。

立足於用好現有服務資源,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區封鎖,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鼓勵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區域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服務業資源整合,發揮組合優勢,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防止不切實際攀比,避免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

五、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

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麵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積極開展種子統供、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生產性服務。完善農副產品流通體係,發展各類流通中介組織,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集團,切實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強農業科技體係建設,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檢測與認證、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等農業技術支持體係,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係建設,逐步形成連接國內外市場、覆蓋生產和消費的信息網絡。加強農村金融體係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發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保險,增強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其開展市場營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儲藏和農資采購經營。

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加快發展農村生活服務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農村水利、交通、漁港、郵政、電信、電力、廣播影視、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推進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園藝業、特種養殖業、鄉村旅遊業等特色產業,鼓勵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事業,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擴大出版物、廣播影視在農村的覆蓋麵,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搞好農民和農民工培訓,提高農民素質,結合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六、著力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

堅定不移地推進服務領域對外開放,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各項承諾,鼓勵外商投資服務業。正確處理好服務業開放與培育壯大國內產業的關係,完善服務業吸收外資法律法規,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經驗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加強金融市場基礎性製度建設,增強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抗風險能力,維護國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