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附:中共白銀市委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2 / 2)

“豐翼強體、整體騰飛”,就是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北、中、南三大塊根據各自的發展條件、優勢和潛力,突出區域發展重點,選準主攻方向,形成各自的特色經濟,使南、北兩翼豐滿起來,使中部主體更加強盛,使全市農村經濟整體推進,努力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計劃型向市場型、由掠奪型向生態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為此要繼續堅持走好五條路子:

一是走以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為重點的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工程建設要同國土整治、產業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建設有白銀特色的林果業、草產業、畜牧業和加工業體係,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尤其是幹旱半幹旱地區,要堅持修梯田、打水窖、鋪地膜、種林草、搞養殖、治理水土流失,發展生態農業。沿黃和高揚程灌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同時還要采取治理汙染、提高水質、增施有機肥等綜合措施,提高農產品質量,以適應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需要。

二是走以節水灌溉為重點的水資源高效利用之路。要堅持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在提灌區要堅持以常規節水為重點,下大力氣抓好渠道襯砌和大塊改小畦、高新灌溉技術等措施的落實。在旱作農業區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資源,發展小型節水補灌工程。在已有“121”工程的基礎上,延伸抓好道路集流、山坡集流,充分發揮水窯、水池、澇壩等蓄水作用。總之,要利用各種節水、集流和補灌措施,實現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

三是走以特色農業和名牌產品開發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之路。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創名牌上下功夫。要繼續把三大支柱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繼續圍繞發展反季節蔬菜、畜禽產品、優質瓜果和綠色食品,選擇“小產品、大產業、小群體、大規模”的實現途徑,引導千家萬戶圍繞名牌產品組織生產,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名牌生產格局的形成,提高農業經濟的綜合素質和效益。

四是走以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為重點的科教興農之路。麵向農業、麵向農村、麵向農民、麵向市場,及時準確地掌握科技信息,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新、精、尖農業科技。抓好示範點、試驗示範園區建設。對試驗示範取得成效的農業科技,要抓好組裝配套,集中力量辦成幾個具有較高水平的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同時加強科技網絡建設,提高農民素質。建立行政幹部組織引導、科技人員承包推廣、農民群眾參與實施的“三位一體”的工作機製。還要主動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攀親結緣,推廣省內外包括國外先進實用的科研成果,並結合白銀實際不斷創新和轉化,努力提高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

五是走以農產品深加工和資源開發為重點的農村工業化之路。重點圍繞糧食、瓜果、蔬菜、畜禽等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圍繞石灰石、煤炭、石膏、陶土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以建設、建材、非金屬礦采選、民用住宅裝飾等為主的鄉鎮企業,提高工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利用大企業的優勢,帶動和促進鄉鎮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逐步形成經濟和人口相對集中的集鎮體係,使其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社會進步的示範點。

市委號召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廣大黨員和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從白銀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市委的重大戰略決策落到實處,把我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明開放、充滿活力的新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