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上遊建立了多處水電站,洪水被蓄積,枯水期流量增大,已形成長年不凍河。特別是黃河白銀段的烏金峽、黑山峽等水電站的興建,使水麵更加寬闊平穩,恢複黃河航運成為可能。目前全市有大小渡口及簡易碼頭33個,各類船舶151艘。其中渡船77艘,遊艇、工作船、工程船等74艘。位於大峽水電廠庫區的大峽碼頭,靖遠的紅嘴、中二碼頭及景泰五佛寺碼頭,水運年平均量達到105.2萬人(次),渡運貨物43.7萬噸。然而,這個現狀已遠遠不能適應目前客觀發展的需求。

西部大開發,為白銀地區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為了增強主導產業和特色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開發黃河航運(四龍至龍灣段)勢在必行。

1.開發黃河航運有利於旅遊資源的開發。白銀地區曆史悠久,早在舊石器石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和繁衍,也有許多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如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齊家文化等。漢唐以來,白銀曾是東西方文化、貿易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作為絲綢之路的關隘地段,留下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而這些遺存又大多聚集在黃河兩岸。全市有各個時期的文物珍品976件,古墓14處,古遺址20處,古建築8處。其中會寧有會師樓、牛門洞新石器彩陶遺址,景泰有明長城,靖遠有邊牆、法泉寺、寺兒灣石窟、北城灘古城遺址、烽燧遺址。流經白銀258公裏的黃河,還孕育出了兩岸絢麗的自然風光。如靖遠黃河古道中由宋代張浚題寫的“西來鼇柱”巨石;景泰縣的黃河石林、壽鹿山自然公園;座落在黃河河畔的四龍度假村,亭台樓榭、碧波石橋,蠻有蘇州園林的玲瓏秀美;稻香村(在靖遠縣城)波光粼粼,魚躍燕飛,是垂釣者的好去處;大峽水電站高峽出平湖,山色、湖光、煙波畫船,更令人心曠神怡。開辟黃河水運,將帶動黃河旅遊業的發展,使白銀成為甘肅重要的旅遊基地。

2.開發黃河航運,有利於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目前全市有工業企業3026個,大部分分布在黃河沿岸。白銀礦藏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工業前景看好,隨著黃河水道的開發,必將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3.開發黃河航運,有利於農業經濟躍上新台階。全市總耕地麵積為452.73萬畝,其中水澆地為124.23萬畝,沿黃灌溉麵積為30萬畝。相繼建成使用的一批高揚程引黃提灌工程,為黃河沿岸地區的農業生產創造了新的生命力。199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4.74億公斤,蔬菜、瓜果、畜產、水產品也成倍增長。農產品商品量占總產量的44.5%。蔬菜、瓜類、水果、肉類等商品生產基地也多集中黃河兩岸。所以黃河水運的開發,將促進農業的企業化、集約化經營。

總之,白銀市地處甘肅、寧夏、內蒙的交界地帶,西依蘭州,地理位置優越,客貨源充足,輻射麵廣,所以開發白銀航運工程,可使黃河白銀段在近期內形成甘肅省乃至西北的一個旅遊度假及投資熱點地區。進而對遠期實現蘭州至寧夏通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麼怎樣進行開發呢?市交通局已就此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論證。相應對策是:

黃河白銀段先期擬開辟四龍至龍灣段航道,航道整治與港口建設並重;工程建設與航運開發同步。

航道整治采取順應河勢、因勢利導、降低流速、調整比降、固定邊灘、穩定河槽、治理淺灘、增加航深等辦法,使其達到V級航道標準;在項目建設的安排上,采取逐段開通航線,逐個啟動黃河觀光遊覽項目,邊建設、邊營運,最大限度地縮短投資回收期。

在投資項目的設置、建設時間的確定和效益費用的測算等方麵,以現實的可能性為基礎,以加快沿岸社會、經濟發展為目的,重點放在航運開發及相關產業的配套發展,力爭形成以航運為主導的規模化群體產業效應。如利用黃河灘塗配套建設大型現代化水上遊樂場、釣魚場、卡丁車賽車場,以及供休閑度假的餐飲等設施;舉辦黃河漂流探險、黃河農業觀光、參觀名勝古跡及黃河石林景區等活動;興辦造船業等。

預計建設期為3年(2001~2003年),生產營運期27年(2004~2030年),總投資11406.5萬元。主要項目為:疏浚整治河道100公裏,投資7020萬元;興建港口碼頭41處,投資1800萬元;建造各種船14艘,投資1808.5萬元;其它輔助項目(水運工業、信息導航、環境保護等)投資778萬元。

人與自然共休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