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魚

鴿子魚因其形狀酷似飛翔的鴿子而得名,產於靖遠縣堿灘至黑山峽黃河水域中。因日漸稀少而彌足珍貴。

鴿子魚屬魚類鯉科。嘴尖而長,眼眶有突出的紅色圓圈,體短而豐滿,光澤少鱗,略呈淡紅色。烹製後,其肉自如凝脂,少刺,細嫩而味醇香,是席上佳肴。

由於產鴿子魚的黃河灘段水流湍急,舟筏不易停靠而難於捕撈。數九寒天,黃河水落結冰,方可腰係繩索,攀援臨岸,鑿冰撒網,隔夜拉起,或有所獲。但有失足落水之虞,故得之不易。亦有河水暴漲時被泥沙嗆出而偶有所獲者。而今氣候轉暖,冬不結冰,河水汙染,繁衍不利,好口福者不可常得。

哈思梨

因產於靖遠縣哈思吉堡而得名。哈斯吉是蒙語音譯,“稀泥灘”之意。哈斯吉堡在古絲綢之路北道索橋堡南五公裏處,堡外有溝,溪水長流,哈斯梨樹多生長於溝內溪畔,共大小30多株,年產1500公斤左右。果實均勻,呈卵圓形,肉質細脆無渣、汁多味甜,果肉切開後氧化慢,經夜不變色。是古代進禦貢品。

黑瓜籽

靖遠、景泰縣盛產籽瓜,其皮青脆,可醃菜、製脯;其瓤有紅、黃、白色,多汁,能開胃、利尿、止咳、消暑、醒酒;其籽俗稱“大板瓜子”,皮黑心白、顆粒大、板型平整、籽仁肉厚,含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我國名貴幹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蘭州大板”。加工時配以不同的佐料,可製成“油幹瓜子”、“五香瓜子”、“鹽板瓜子”、“奶油瓜子”等,在市場上享有盛譽。

灘羊

景泰縣、靖遠縣以其有利的畜牧資源,盛產灘羊。與其它品種的羊相比,灘羊肉味美無腥膻氣,尤以羯羊肉為佳。二毛齡期羔羊肉更是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馳譽西北,遠銷京、滬、港、澳等地。灘羊毛細而均勻,光澤好,是織毯的優質原料。灘羊皮是加工裘皮的上等原料。

渾身是寶的灘羊,為當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飼養數日益增加。

二毛裘皮

生長一個多月的幼羔皮,毛細且長,呈彎曲不等的環形,故稱“九道彎”或“九道環”。環股獨特美麗,製成品輕暖柔軟、潔白光滑,不脫毛,不板結,皮板細密結實。古代名貴裘皮、輕□漂亮的“西口貨”即指此。

二毛裘皮製品行銷20多個省市和東南亞地區,其色黑者名“紫羔皮”,尤為珍貴。

大棗

白銀有多種棗樹,盛產大棗。以靖遠縣小口村、白銀區關家溝村所產最佳,古代曾為貢品。棗皮色紫紅、果實飽滿、肉味甘甜、維生素含量高,出於率42%以上。

此二處所產大棗曾獲甘肅省棗類各項指標評比第一名,遠銷全國各地。

杏仁

白銀境內土壤、氣候條件宜於杏樹生長,故杏仁采集量大。

杏仁有苦、甜兩種。苦杏仁含脂肪、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性溫味苦,可入藥,有止咳通便之功效。甜杏仁清香甘甜,營養豐富,可製成幹果、飲品。

會寧縣與加拿大合作生產的“萬裏緣”牌杏仁露暢銷省內外。

扁豆:

會寧縣、靖遠縣所產扁豆品質優良,遠銷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扁豆又名鵲豆、蛾眉豆,有紫色、白色兩種。富含蛋白質、糖類。白色豆的籽、皮、花均可入藥,有順氣、消暑、止瀉、解毒作用。其澱粉是做粉絲、醬油等的優質原料。

)第六節 文化建設綻新花

經濟和文化,在曆史進程中猶如運動中的雙足,相互支撐,交替前進。成功的社會變革,都必然要沉澱為一種文化;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的誕生,也常常是新文化導向的結果。沒有先進文化做支柱的經濟繁榮是蒼白的,所謂“康乾盛世”就是一例。這種日落西山式的短暫輝煌,被馬克思稱之為“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奇異的對聯式的悲歌”。可見,越是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日漸優越的時候,就越是需要優秀的人文關懷和高品位的文化觀照,借以克服精神和物質的失重現象。

白銀市區是20世紀50年代崛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她的前身是自然荒漠,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文化荒漠。經過將近40年的辛勤耕耘,白銀的文化事業呈現出了繁榮昌盛的景象。

白銀1985年恢複建市時,適值改革開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際。15年來,白銀市作為西北重鎮蘭州的衛星城,在文化建設方麵同樣令人矚目。恢複建市以來不少專家、學者發表了很多有影響的專著,還有許多頗有建樹的理論文章問世,成為精神文明的動力。

報紙唱響主旋律

《白銀日報》創辦於1986年,至今已有15個春秋。初創時,報紙為周一版,發行量每期僅4000餘份。在艱苦創業中,不斷發展壯大,1998年辦成了日報。辦報條件逐步改善,報社建成了有激光照排、膠版印刷等先進設備技術的印刷廠;安裝了新華社信息(衛星)接收係統;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報社新聞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報紙發行量近2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