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6)(1 / 3)

(四)當前南北關係的特點

(1)南北矛盾更加突出

冷戰時期,南北政治矛盾在國際關係中一直居於次要的、從屬地位。兩極格局終結後,南北政治矛盾在國際政治經濟中凸現出來。以美國為首的北方國家,已經把安全戰略和軍控目標轉向南方國家。且北方國家把“民主化”、“多黨製”、“市場經濟”和“人權”作為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從而使意識形態領域的南北矛盾加劇。

在經濟領域,南北經濟矛盾也很尖銳,南北經濟衝突正呈上升趨勢。隨著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北方國家為維護其經濟霸權,將采取各種強權手段,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南北經濟矛盾會進一步尖銳。

(2)南北關係內容更加廣泛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南北關係中合作與依存的一麵得到迅速發展,國家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形成了各種縱橫交錯的相互牽製、相互製約關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國家之間開始出現了經濟聯合,產生了三種類型的區域集團即:北方國家的區域集團;南方國家的區域集團;既有南方又有北方國家的區域集團。各集團之間正加強合作,以更好地促進各集團、乃至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正麵臨日益尖銳的共同問題,如能源、環境、糧食、貿易保護主義、國際恐怖主義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因此,南北關係已經衝破了相對單一的經濟內容,日益向多層次、多方位和更加廣泛的領域發展,但經濟問題仍然是南北關係的核心,是南北矛盾最集中的體現。

(3)南北矛盾新發展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南北矛盾有了新發展,主要表現為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與美國的矛盾尖銳化,包括中東、中亞、南亞在內的歐亞結合部成為新的國際熱點地區。美國推行“民主化”戰略,企圖改造、整合中東和整個阿拉伯世界,刺激了阿拉伯民族和億萬伊斯蘭教徒的民族和宗教感情,遭到巨大反對,出現了類似“文明衝突”的險惡形勢。在高漲的反美浪潮下,一些極端分子采取了恐怖活動的形式,國際恐怖主義有蔓延的趨勢。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依然交織,但非傳統安全顯得更加突出。

三、南南關係

南南關係即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南南關係既有團結合作的一麵,又有矛盾衝突的一麵。共同的曆史遭遇和發展經濟的任務,成為南方國家團結與合作的基礎,構成了南北關係的主流。

(一)南南合作的動因與基礎

(1)南南合作的動因

南南合作的主要動因有三個方麵:

第一,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獨立後,僅靠一國努力,不可能盡快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必須大力發展對外關係,獲得發展所必需的資金。然而發達國家總是以宗主國的身份,以不平等的態度與發展中國家發展關係。在此情況下,加強南南合作,實行發展中國家的集體自力更生就成為南方國家的最佳選擇。

第二,擺脫對北方國家多方麵的依附。由於曆史原因,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存在著嚴重的但方麵依附關係。發達國家利用種種手段使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受害者,為此,加強南南合作就顯得既必要又迫切。

第三,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受剝削、受控製的根源。

20世紀70年代,發展中國家就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即“建立在所有國家的公正、主權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上”的各國間的經濟關係體係。

(2)發展中國家之間相互合作有著堅實的基礎

①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共同的曆史經曆,使發展中國家具有反帝、反殖、反霸、維護民族獨立的政治一致性。經濟上,發展中國家也同樣麵臨著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因此,南南合作有著堅實的思想、政治和經濟基礎,即建立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維護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

②相互合作的廣泛性。發展中國家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物產,有發展經濟的巨大潛力。其遼闊的地域和眾多的人口,又為發展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這些都為南南合作提供了廣闊的領域。

③經濟的互補性。一般來講,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相似或相近的國家,經濟互補性較差,競爭性較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國家間的經濟合作。發展中國家數目眾多,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具有多層次性和多樣性,在生產和需求上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其生產體係將進一步完善,南南合作的領域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