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一個生產服務係統,輸入人、財、物、信息與技術等,輸出的則是產品或服務。為使生產服務過程順利進行,企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資金,離不開籌措資金、運用資金和回收資金。因此,企業不可避免地存在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企業資本結構變動而使企業支付的利息額發生變化,從而使企業最終獲利水平發生變動的風險。它主要是由於企業籌集資金而形成的風險。企業如果有充分的資金,不需借入,則企業隻有經營風險而無財務風險,如果企業由於資金不足或其他原因借入資金,而借入資金到期無論企業是否盈利都要歸還,這樣就發生了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與時間有密切的關係,風險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長,如在同等利率下,未來收益的風險,就大於近期收益的風險。因此,當企業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財務風險產生的時候,企業的領導者必須對此作出科學的、謹慎的決策,將企業所承擔的風險盡可能地控製在最小的範圍內,同時使企業的未來收益達到最大化。
此外,除了選擇最佳方案外,企業還應對風險進行監測,適時采用多種投資和多角化經營的辦法來分散經營風險(對非係統性風險),以盈補虧,“堤內損失堤外補”。但多角化經營也不是萬能的,它隻能分散非係統性風險。此外,也要警惕多角化陷阱,在力量不夠、實力不雄厚、準備不充分、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謹防四麵出擊,分散力量,顧此失彼。此外,還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將風險損失轉移給其他主體承擔。保險就是最典型的風險轉移方式。如果條件允許還應建立風險控製基金,以避免發生意外事件時,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
13.5重視財務報表的趨勢分析
財務報表反映的是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了解過去並不是報表使用者的最終目的。財務報表的真正價值是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來預測未來,以幫助企業管理者規劃未來,幫助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有關各方進行有效決策。
企業發展趨勢分析就是利用財務報表資料,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發展趨勢所作的分析。
1.企業發展趨勢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業發展趨勢分析采用的是動態分析法,運用一係列動態指標,包括發展水平、增長量、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對企業某一特定方麵或多方麵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某一特定方麵或整體的發展趨勢。
(1)發展水平。
發展水平是指某項目在一定時期內或某一時點上所達到的規模和水平。例如,某公司2009年末資產總額達8 000萬元,2009年度利潤總額達900萬元等。在可供比較的不同時期的同類指標中,第一期水平通常稱之為最初水平或基期水平;最後一期水平稱之為報告期水平;不同時期之間的平均數稱之為平均發展水平。
(2)發展速度。
發展速度是指報告期水平與以前時期水平之間的百分比,用以說明報告期水平較之以前時期的發展速度。由於對比時期的不同,發展速度又分為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兩種。其計算公式為:
定基發展速度=報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環比發展速度=報告期水平/上期水平
(3)增長速度。
增長速度是指報告期增長量與以前時期水平之比,它說明報告期水平較之以前時期水平增長了百分之幾。由於對比基期不同,增長速度也有定基增長速度、環比增長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三種。其計算公式為:
定基增長速度=累積增長量/最初水平
環比增長速度=逐期增長量/前一期水平
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1
2.比較財務報表
企業發展趨勢分析通常采用編製比較財務報表的方法。編製比較財務報表時,應將連續多年的報表資料並列在一起加以比較。如果隻分析一年的財務報表往往是不夠的,因為該年可能有較多的偶然事項,不能代表企業的過去,更不能說明未來。如果對企業若幹年的財務報表按時間序列作分析,就能看出其發展趨勢,同時也能看出本年度是否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