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哪些人需要閱讀財務報表(1 / 2)

財務報表的需要者和閱讀人很多,由於不同的報表閱讀者運用會計信息的利益取向有所不同,其閱讀財務報表的目的也就各有千秋,從而其需要的會計信息自然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財務報表閱讀者在閱讀財務報表時均各有側重。對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不同報表閱讀者對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的重點。

一般而言,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有關方麵可以分為: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經營者、客戶、政府部門、企業職工、競爭對手和社會公眾等。這些方麵構成了財務報表的不同閱讀者。

由於以上不同報表使用者與企業經濟關係的程度不同,其閱讀重點分別為:

1.投資者(股東)

這裏的投資者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現存的投資者;二是潛在的、未來的投資者。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其權益的風險,投資能否增值,投資報酬或投資回報能有多大,能夠滿足其期望的投資收益要求。這些決定投資者是否向企業投資,是否還要追加投資,是否需要收回或轉讓投資。因此,投資者閱讀與分析報表的重點首先是企業的獲利能力、投資回報率及企業經營的風險水平,以此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2.債權人

債權人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企業債券的購買者(供應商通常也會成為企業的債權人,但其與上述債權人有所不同,這裏單獨在下文講述)等。按照一般分類,債權人可以分為短期債權人和長期債權人。其中,短期債權人提供的債權期限在12個月以內,他們最為關心的是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長期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一年期以上的債權,他們最為關心的則是企業連續支付利息和到期(若幹年後)償還債務本金的能力。因而,債權人並不如投資者那樣十分關心企業的獲利能力,但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卻是時刻保持警惕。因此,他們首先關注企業有多少資產可以作為償付債務的保證,特別是企業有多少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作為償付債務的保證。

當然,獲利能力高低有時會影響債權人的態度,因為企業效益高低是確保企業提高償債能力的基礎,即使企業一時財務狀況不佳,償付能力不強,但如果效益已經好轉,也可以使債權人改變態度,決定對企業提供債務融資。

3.供應商

與企業債權人向企業提高債務融資情況類似,供應商在向企業提供商品或勞務後也成為企業的債權人。因而他們必須判斷企業能否支付所購商品或勞務的價款。從這一點來說,大多數商品或勞務供應商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十分關注。另一方麵,有些供應商可能與企業存在著較為長久的穩固的經濟聯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會對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予以額外注意。一般情況下,供應商必然願意優先給償債能力強、資信程度高的企業提供商品或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