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逆臣(三十五)(2 / 3)

鄭成功不是朱元璋,也不是他那個在三藩之亂中對盟友大打出手的敗家兒子。更何況,現在的東南明軍也不是鄭成功一個人說了算的,陳凱這些年的功績,使得任何人想要做出什麼對東南明軍勢必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都沒辦法不顧及陳凱的意見。而陳凱,亦不會容忍任何人有機會取明而代之,無論是鄭成功,還是他自己。因為一旦改朝換代,皇權的興衰輪回就又要重新啟動,這是在永曆棄國的大背景下他絕對不能容忍的!

此時此刻,錢謙益將話直接點破了,嚇得那幕僚連記錄都不敢記錄了,手更是一個勁兒的哆嗦,墨點隨之抖落得滿紙都是。但是,其預想的閣臣互鬥的場麵卻未曾爆發,見得錢謙益突然發作,文安之等三人亦是連忙起身行禮,不敢有絲毫猶豫。

“下官早年確與竟成有隙,但如竟成昨日所言,都已經煙消雲散了。此間,隻是討論議案,亦絕無他意。”

“竟成之為人,這些日子下官看在眼中,絕無懷疑竟成之意。”

“下官此前雖與竟成未曾謀麵,但下官之好友皆對竟成交口稱讚,下官相信他們的人品,自然也信得過竟成。至於閩王殿下,因魯王殿下的緣故,下官確對其有些意見,但下官亦是堅信閩王殿下對大明忠心不二,斷不至此!”

錢謙益的這一手著實讓陳凱為之一驚,隻是未及他開口,錢謙益便示意眾人落座,溫言說道:“老夫亦相信諸君皆係正人君子,隻是有些事情最好現在就挑明了,以免日後再生出些什麼嫌隙出來。況且,竟成剛剛不是已肯定了諸君的否定態度了嗎?”

說到此處,他更是麵露笑意:“而方才汝止所言之充任與滄水所反對之充實,雖一字之別,老夫倒是以為我等的想法實則是一致的。你以為呢,竟成?”

“牧翁知微見著,下官亦有同感。”

充任和充實確實隻有一字之差,可是從數量和比例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換言之,以鎖廳試進士充任六科給事中本沒有問題,隻要他們不讓鎖廳試進士填滿六科給事中的那四十個坑進行了,那麼隨著鎖廳試進士在這其中的比例越小,陳凱和鄭成功就越不具備操控台諫的可能,旁人總不能說那些並非受陳凱和鄭成功任命的官員同樣全部受到了他們的操控吧?

說來,陳凱與錢謙益相識多年,可是直到了今時今日,方才見識了這個官場老油條的手段和觀察力。

或許,由錢謙益出任戰時內閣首輔確實是一件好事。這位老先生的聲望足夠鎮住其他閣臣,就算是功勳最著的陳凱亦要給他足夠的麵子。畢竟當年陳凱去了一趟常熟,錢謙益便源源不斷地向鄭成功和他送來大把大把的銀錢和情報,這都是情誼,甚至是恩義。

而且,現階段,錢謙益肯定比任何人都在乎戰時內閣。因為隻有戰時內閣存在,他才是首輔,沒了戰時內閣他便什麼都不是了。就像是隻有永曆身在緬甸,馬吉翔才是首輔,一旦永曆回了國,那馬吉翔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是同樣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他已經這把年紀了,出身豪富、文采領袖東南、位極人臣、嬌妻美妾,榮華富貴享受了一輩子,但也被人唾罵了半輩子,現在還有些期待感的也就隻剩下那千秋史筆下的毀譽二字了。隻有大明在戰時內閣的主導下得以中興,他在史書中的評價才能得到天翻地覆的改變。為了戰時內閣的穩定和團結,這位老先生也一定豁得出去。

“竟成,除了這其一,你不是還有其二和其三嗎?莫要吊著我等的胃口了,速速說來。”

既然不能全部都由鎖廳試進士充任,那麼剩下的位置便要想旁的法子了。所幸,陳凱早有準備,此間錢謙益問及,他便直接說道:“另外兩法,一為由戰時內閣直接任命,另一為由地方賢達推舉。”

這兩個法子,一個自上而下,一個自下而上,乍看上去確實如此,但實際上隻要仔細想想,其中的門道便絕沒有那麼簡單了。

“直接任命,與任用私人無異啊。”

“牧翁,後續入閣的閣臣同樣是由各路藩鎮舉薦的。況且,即便是鎖廳試亦要時間準備,這期間難道戰時內閣就不做事了嗎?”

“終是不美啊。”

確實不美,後世便出過總統任命議員、議員選舉總統的奇葩製度,稱得上是一個臭名昭著。不過,戰時內閣的閣臣,以及元輔、次輔皆非給事中選舉產生,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任用私人在中國古代的文官階層也不是什麼好話,幾乎是與結黨營私劃等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