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林黛玉就是那顆絳珠草轉世,用一生眼淚還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她的出場,就得以眼淚方式進行。
榮國府的老祖宗賈母,是賈敏的母親,林黛玉的外祖母。賈母一見到黛玉,就摟在懷裏哭。古今都一樣,說起外婆,總有一種好像比奶奶更親切的感覺。別問我為什麼,我隻知道有《外婆的澎湖灣》,沒聽到《奶奶的澎湖灣》。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這個話題,進行延伸探討。
賈母抱著黛玉哭,一方麵,是疼惜外孫女,估計還有一方麵,是思念已故的女兒。把這些思念,一並累積到黛玉身上,隻能通過哭泣來宣泄情感。哭過以後,賈母發話了,因為黛玉遠道而來,讓家裏的姑娘們今天不上學,陪著熱鬧。
細節,還是細節,包括賈家的長孫媳婦李紈,父親是國子監祭酒,詩書之家的傳統使她有了讀書的機會,但父親並沒有對她刻意培養,“無才便是德”就是對她的要求,她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做符合傳統道德的賢淑女子。取名“紈”的意思,就是細絹,細的絲織品。可以看出,就是讓她學女工活的。
但是,賈府的女孩,卻是要讀書識字的,這顯然與別家不一樣。可以看到,賈府對下一代的品格培養,還是非常重視。對女孩如此,男孩就更不必說了。所以,賈寶玉正經書不好好讀,不受賈政的待見,也在情理之中。
通過黛玉的眼睛,我們看到賈母的樣子,看到賈母身邊的丫鬟打扮穿著。但是,對黛玉,僅有“身體麵貌雖弱不勝衣”這一句話。穿什麼衣服,五官什麼樣子,統統沒有描寫。在曹雪芹看來,林黛玉就是神仙氣質。這種仙氣,與世無爭,自然不用在外貌上進行描寫烘托,已經夠了。
《紅樓夢》曹雪芹對黛玉氣質不露痕跡的描述,是高明的,成功到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黛玉,都是神仙一樣的存在。類似的描寫也有。我們舉個例子,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裏麵,第二章,段譽掉進洞裏,遇到“神仙姐姐”,對神仙姐姐,也沒有具體外貌的描述,更多在於氣質的描繪。在對“神仙姐姐”雕像的描寫中,也是更多讓雕像材質呈現出一種皮膚的觸摸感。
回到章節中。賈母黛玉剛哭過一回。被眾人勸住,王熙鳳登場了。
有太多的作文技巧,分析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此,就不重複進行分析了。與黛玉出場的憂傷、空靈相比,作為賈府管家的孫媳婦,王熙鳳的出場,是光彩奪目,熱鬧非凡的。人人在賈母麵前,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王熙鳳卻是大大咧咧,一副周星馳《功夫》裏麵包租婆的感覺。當然,通過曹雪芹從頭到尾的描寫,鳳姐的的確確是個大美人。
賈母把王熙鳳介紹與黛玉認識的時候,用了“鳳辣子”“潑辣貨”這些看似貶義的字眼。這說明,賈母對王熙鳳與其他人不一樣。賈母看似損她,實則最是喜愛。隻有越發親密的人,才越容易用這種以貶為褒的字眼,作為玩笑。
王熙鳳為什麼會贏得賈母的歡心呢。八個字: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外加四個字:乖巧能幹。以後閱讀,大家可得留心,賈母喜歡什麼,王熙鳳就順著說什麼、做什麼。
鳳姐剛見到黛玉,就拉著她的手,仔仔細細打量了一遍,稱讚黛玉標致,恭維是更像是嫡親的孫女。我們不知道鳳姐是否覺得黛玉果真如此好看,但是她的過場,是做足了的。“仔仔細細”打量,說明了是用心,如果拉著手就直接稱讚,那就是明顯的客套話,不會讓人受用。要讓人心裏舒服,一定要用心待人,如果敷衍稱讚,估計賈母也不會在意。
鳳姐拉著黛玉哭,憐惜黛玉命苦,於是賈母開玩笑,說她們剛止住哭,鳳姐又來招惹了。鳳姐“忙轉悲為喜”,說“看了林妹妹忘記了老祖宗,該打”。這哪裏是忘記老祖宗,這簡直就是活脫脫的演技派。
接下來,有一段王夫人與王熙鳳的對話。先理清一下她們的關係,王熙鳳是金陵王家,嫁入賈府的孫媳婦,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也是王家嫁入賈家的兒媳婦。也就是,王夫人是王熙鳳的姑姑。
王夫人接下來就問鳳姐月錢的事情。這月錢,大概就是賈府這些公子小姐們每個月的一些零用錢。因為黛玉以後住在賈家,那麼也要和其他小孩一樣,發放月錢。鳳姐把這事情,處理的滴水不漏,這段末尾,看到“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可見,親姑姑這樣問她,其實是在眾人麵前,最重要的是在賈母麵前,讓當家的鳳姐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