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寧可明上當,決不吃暗虧——20幾歲要懂點成本經濟學(2)(3 /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兩樣美好的事物是不可能在同一時點內得到的。因為時間是有限的,利用一定的時間效益做好兩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即使僥幸那頭熊掉到了河裏,你同時得到了魚和熊,還要考慮你能不能把它們都帶走的問題。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假設:世界首富、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茨在走路的時候掉了500美元,這時候,他是應該彎腰撿錢呢,還是繼續前進呢?這個命題完全可以用時間成本來解答。

比爾·蓋茨從創業到現在30年,目前他的資產大概是1120億美元,如果去除利息收益,將時間換算成金錢的話,那麼,他每秒鍾能賺到121美元。

現在,如果你已經明白了什麼是時間成本,那麼你肯定會勸比爾·蓋茨先生不要停下來,因為他將彎腰撿錢的時間如果花在工作上的話,所獲利潤要遠遠大於那500美元。也就是說,他彎腰撿錢的時間成本更高,而時間成本低的選擇才是最佳選擇。

所以說,能夠正確快速地估算出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在麵對繁雜任務時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就成為一種另類的“理財”能力。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能做好時間管理的人,一定能夠有效控製生活中的許多可控風險。因為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失敗或者辦糟的概率已經被他們有效地控製在較小值。

下麵我們再來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下租房成本的問題。

請不要被“經濟學”這個詞嚇倒,其實如果換句話,那就是“算明白賬”。租房毫無疑問是一種生活成本,如果能盡可能壓縮這種成本,就能讓您獲得最大的“利潤”。當然利潤的獲得不能以犧牲健康與舒適為代價,高性價比才是租房者應該考慮的。

以北京為例,許多年輕的白領的工作地點,大多都集中在中央商務區,比如大北窯、農展館、三元橋、亮馬橋、勁鬆等地,這就為他們的租房帶來了不小的難題。有人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麻煩的,在工作單位附近租一套房子,這樣交通、配套等問題都解決了,但地球人都知道,這些區域的租金非常高,對於許多剛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連想都不敢想。他們在租房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看重租金價格,為了追求租價低就到較為偏遠的地段去租房子,這樣租金的絕對成本降了不少,但實際效果真的很好嗎?看了下麵的小故事,你的想法可能會有改變。

一個年輕人在三元橋工作,他為了降低租房成本,就到大興花500元/月租了一套房子。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卻遇到了麻煩,每天上下班單程的時間差不多就要一個半小時,有時候堵車的話時間還要更久,車費的成本拋開不算,就是在精力上也是吃不消的。他也曾經想過換房,但遺憾的是他已經向房東預交了一年的房租,隻能先熬著了。

由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在租房的過程當中租金成本並不是唯一要考慮的,時間成本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裏,時間成本是指在上下班路途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關於租房還有不同於其他的一點,那就是租房成本和時間成本呈現一種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租房成本越高,時間成本越低,所以,如何把握它們之間的關係,才是租房最應該考慮的。如果為了降低租房成本而過度加大時間成本,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租房者大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從自己的工作地點來看,一般來說靠近中央商務區的房子租金很高,而越是往外走租金也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應該怎樣來選擇租房地點呢?

關於這一點,有人提出半小時車程的概念,也就是從住宿地到工作地點的公交車車行距離控製在半小時之內,就是一個較為合理的租房距離,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因為有了這半小時的車程距離,這個區域的租金價格就有了與中央商務區相比形成落差的可能,而且能夠達到一定的幅度,使租房的時間成本可以有明顯的降低;其次,一般認為半小時是上班族還可以“忍受”的車行距離,這個時間成本對他們的總體生活質量影響不算很大,是完全能接受的。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關於軌道交通的問題,因為種種原因,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短途的情況下,公交車與軌道交通所花費時間成本並不是太大。在這裏為了更直觀,我們就隻以公交車的車行距離作為參照係數。

如果這樣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選房結論”,就是你首先可以以你的工作地點為中心,在此基礎上用半小時車程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後再在圓內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配套、環境等因素來選擇租房地點,這樣你就有可能找到價位合適而又方便居住的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