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寧可明上當,決不吃暗虧——20幾歲要懂點成本經濟學(1)(2 / 3)

積累第一桶金除了依賴存款儲蓄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我認為對於短時間之內無法掌握投資理財真諦的朋友來說,倒也不必太過沮喪,因為在工作上認真努力,讓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增加,穩固在組織企業當中的地位,使得薪資穩定成長,光是靠每月所得,同樣有機會比同輩更快地積累財富。

萬一因為主客觀因素讓你無法加入體製好、穩定發展的大企業,你也不必灰心,隻要你積累人脈,並且從你本業的核心價值往外延伸,多替自己尋找出路,增加競爭力,你還是有辦法在本業上獲得不錯的薪資成長,更加快速地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所以在第一桶金的運用計劃中。當收入超過支出時會有儲蓄產生,而每期積累下來的儲蓄就是第一桶金的資產,也就是可以幫你錢滾錢。

2.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每種成本都有其優勢和劣勢,這大部分取決於市場需求的可預測性。

——桑福德(IBM全球副總裁)

從長期來看,成本都是可變的,但短期成本又與長期成本不同。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下麵的例子分析一下。

一家旅行社在旅遊μ季,打出從廊坊到北京1日遊50元,清晨出發到天安門看升國旗,吃過了早飯到香山公園爬山,下午5點半坐車回廊坊。在這50元的費用中,不僅包括所有車費和門票,還外加一頓早餐!我想,熟悉廊坊和北京的朋友一定知道,坐火車從廊坊到北京往返最少也要30元,如果是坐汽車,50元的價格什麼也幹不了。也難怪我的一位朋友聽到這個消息不屑一顧,認為這隻是旅行社的促銷手段而已。真的會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關於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因為此時是旅遊μ季,遊客明顯不足,而旅行社的大客車、旅行社的導遊這些生產要素的成本費用不會因為市場的旺μ而改變,車停在那裏,每天還有貸款的利息,導遊的工資不會因為沒有遊客而取消。這裏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個旅行社的大客車載客50人,共2500元,高速公路費和汽油費假定是800元,門票價格8元共400元,早餐的費用按每人兩元共100元,旅行社淨賺1200元。與旅遊旺季相比,這些已經投出去的錢已經成為沉沒成本,永遠不會收回來了。所以,如果能夠進行上述的50元一日遊,至少可以衝減一些導遊的工資費用和汽車的折舊費等。更何況就是50元票價,旅行社也不會賠錢的。

從上麵的故事可以看出,短期不經營也要支付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隻要收益能夠彌補可變成本,就可以維持下去,也就是說,每位乘客支付費用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就可以經營。另外公園在μ季門票也打折,團體票也會打折也是這個道理。

此時,我們就可以提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概念,固定成本有時也被稱為固定開銷,它由許多部分組成,如:廠房和辦公室租金、根據合同支付的設備費、債務的利息、員工的薪酬等等。也就是說,固定成本,是即使企業沒有產量也需要支付的開支,也就是說它不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與之相對的可變成本,包括生產的原料、為生產配置的工人等。比如,在超級市場,商店中的收銀員就是可變成本,因為經理可以很輕易地調整收銀員的工作來適應店中的顧客流量。可變成本,也可以理解為隨著產量而變化的成本,旅行社的汽油費和高速費、早餐的費用都是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不同,隻要收益能夠大於可變成本的支出,企業就可以繼續經營。

在經濟學中,短期與長期不是一般所說的時間概念上的長短,這裏是指生產要素的變動性。固定成本是不隨變量變動而變動的生產要素。成本的這些特點,使企業在長期中有更大的靈活性。實際上,在長期中,企業可以選擇它想用的可變成本曲線,也就是任意改變規模,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過去選擇的那樣的規模。關於這一點,下麵的一個例子很有借鑒意義。

一個人去參加了英國的一個國際性管理課程班。這位比利時的行政主管聽課之後大聲抱怨說,在我的國家,因為法律規定不能任意調遣或裁員,因此管理完全形同虛設。“噢,當然!”一位德國人接著說,“這種情況在北歐已經好多年了。其實這很好解決!你隻要把員工看成一種固定成本就好了。”這時教室中出現了一陣充滿困惑的靜默。接著一個羞怯的聲音問道:“接下來呢?”“接著你的投資就是你的可變成本了。你可以建一些小工廠,然後把它們全都關閉或全部開業。總之,你要在運作上玩技巧,不要在人上麵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