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的用企業家的心態思考,產品競爭優勢、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核心競爭力變成了你關心思考的一切和全部,你也就能夠很好地把握你的投資風險與收益了。
3.無風險收益高的項目不可信,風險和收益正相關
如果想自己的投資沒有風險,就去做定期存款;如果想要自己的收益高,就去做股票。沒有風險又收益高的項目是不存在的。
——格利高裏·莫裏斯(國際投資大師)
誰都希望自己的投資沒有風險,但是大多數人都知道,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基金公司都會在基金公開說明書的內容裏作出風險提示,譬如“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贏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因為市場有景氣循環,過去操作成功的方式不代表未來使用也一定成功。俗話說:“喝涼水都有塞牙的時候。”更不用說投資了。有人說,那就做定期存款吧。現在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存款的利率根本趕不上CPI指數的攀升,所以,存款也是要賠錢的。因此,隻要存在市場,就一定存在風險。理財沒有不擔風險的,但是風險並不是不可避免的。避免風險需要的是正確的投資方法與理財觀念,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更要掌握正確的投資方法與理財觀念。
有理財專家也說,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有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秘籍”,我想我會回答說:“如果有,請告訴我,我也很想知道。”很多人拚命追求獲利,無所不用其極地打聽股票信息,想要得知內線消息,總是幻想著一本萬利,穩賺不賠,結果往往中了別人的圈套,賠得血本無歸。投資跟學習英文、數學一樣,固然有一套心法可供學習,但是這些心法大多以勸誡投資人穩健安全至上,沒有誰敢保證穩賺不賠的秘籍。如果有人能保證自己穩賺不賠,那麼就自己去賺錢好了,怎麼可能會與他人分享?
投資理財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同的投資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投資股票需要關心的事情絕對與投資黃金不同,所以投資工具不同,對應方法也不同。但是不論什麼投資工具,都要先打好基礎,學好基本功。
有個20多歲的年輕人夢想成為武林高手,千裏迢迢跑到少林寺,請求少林寺僧傳授功夫絕學給他,師父什麼也沒有說,就要他從日常的煮飯燒菜、打掃挑水開始做起,頂多要他蹲蹲馬步,很久都沒有得到師父的教導,急躁的年輕人忍不住跟師父抱怨,師父告訴他:“你連基本功都沒做好,還奢望進入下一階段嗎?”其實投資理財也是如此,要基本功都沒有打好,還想去學高深的理財秘訣,無異於做夢。理財專家給出了以下幾個投資法則:
投資法則一:衡量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一般來說,個人或家庭可承擔的負債水平,都是先扣除每月固定支出及儲蓄所需後,剩下的可支配所得的部分。如果手中有閑錢進行投資,一定要謹慎小心,盲目的投資大都不會獲得預期的投資報酬率。所以,首先要對各種投資進行了解,然後再進行分散投資。所以,每個人在投資前一定要先全麵研究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再以保守或穩健的投資組合來逐步增加自己的資產。
投資法則二:依據投資屬性與機會成本,選擇投資目標。投資的奧妙之處就在於如何將有限的資本做最有效的利用。麵對五花八門的投資商品,一定要搞清楚哪一種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因為大都是工薪階層,所以能夠關注市場動態的時間並不是很多,這就需要在各種投資工具中選擇那些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的投資工具。
投資法則三:風險控管與緊急危難預防措施不可少。理財商品不外乎三種: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不保本不保息。投資人在購買之前應該確定三件事:一是這種產品能否確保最低本金不至喪失,二是收益是否在可接受的波動範圍內,三是是否與其他金融工具連動。如果三個條件都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並且願意接受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的結果,這項金融商品就是可以考慮投資的。
投資法則四:理財要有長遠的規劃與堅定的信念。投資的目的當然就是獲利,如果投資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被套牢了或是開始賠錢,那麼一定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投資工具有沒有選錯”,第二個問題是“進場時機有沒有選準”。投資理財隻有長期持有才會降低風險,如果你能夠承受一定的投資風險,那麼就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與堅定的信念,堅持長期投資。